第3部分 (第3/4页)
也不赶在这一时,你快些走吧。”
贞娘抹着泪回了自己屋里,又把李寡妇的话说了一遍,赵存旭叹道:“真真是个仗义的女中丈夫。”说罢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金锭递给贞娘道:“走的时候再给她吧,省得她推拒。”
贞娘也不和哥哥客气,收起金锭,心里却在想这锭金子要做多少绣活儿才能还得清。赵存旭见贞娘收起金锭在发愣,便笑道:“好了,赶紧收拾东西吧,午饭之前到家,给爹娘一个惊喜。”贞娘应了一声,便开始收拾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了,能卖能当的都已经卖了当了,剩下的都是些不值钱的物件,不一会儿便收拾妥当了。
赵存旭抱着吉祥,贞娘拎着包裹,三人出了房间。
吉祥回头看了一眼自己浑浑噩噩住了近一年的屋子,要离开了,还真有些舍不得,舍不得待她如女儿般的李寡妇,舍不得这里三个人共同生活的脉脉温情。
赵家会不会欢迎她这个扫把星呢?自己未来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这些都是问题,不过吉祥却也只是略略地想了一下,很快便坦然了,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吉祥从来都是很看得开的,还能再活一世,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雷霆雨露皆是恩,酸甜苦辣,她都要细细品尝。
出门前贞娘将金锭交给了李寡妇,又再三地请她日后到家中来玩,又唏嘘了一番后,三人这才拎着行李,出了李寡妇家的院门。临别时李寡妇脸上是带着笑的,嘴里也是全不在意的腔调,但是当大人们转身后,吉祥却看到李寡妇在抹眼泪。“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对干娘好。”吉祥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李家镇不大,雇马车的地方离李寡妇的家并不远,拐过两条巷子便到了,雇好了马车一行人便出发去往赵家了。吉祥这还是第二次出门,第一次是刚出生时被贞娘抱在怀里,那时听力和视力发育尚未完全,而且又加上呛了水一直浑浑噩噩,所以基本上是毫无知觉地到了李寡妇家,这次出门便对凡事都十分新鲜,看个不停。
李家镇很有古镇的风味儿,青石板街道的两旁一律的青瓦白墙,只是白的程度与墙的高低有所不同罢了,白墙上开着各式各样的门,老的新的,红的黑的木色的,每一扇门后面都装着一家儿的喜怒哀乐,一家儿的油盐柴米。门后或者是母亲责骂小孩儿,又或者是几个妇人闲言碎语,声音透过门传了出来,带着不清晰的回声,朦朦胧胧,就好像梦中一般。
出了李家镇,青瓦白墙的房子便渐渐稀疏了。走了一阵后,泥土的官道才又渐渐地宽阔起来,到后面便是青石板的路了,道路两旁的房子又渐渐多了起来,官道上偶尔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背着空菜篓或者挑着空担子,迎着马车走来,想来是早晨卖了菜回家的庄户人家。再走了一阵,不仅路上的人多了起来,就连往来的马车也多了起来,轱辘声,车夫唤马声,嘈嘈杂杂,好不热闹。
马车渐渐走得慢了,还时不时地给其他马车让道,走到城门前时,便已经临近晌午了。
大块青砖码起来的城门并不是太高,拱形门洞,大概能供三辆马车通过,拱顶上有两个黑字:平县。门洞旁边一人高处,贴满了各种朝廷发下来的公文布告,有的已经泛黄发黑只剩下一角儿,有的却还崭新雪白。有闲杂人等聚集在张贴处附近,时不时地指着公文议论几声。
城门里边儿的街道比城门稍窄,约莫只能容纳两辆马车通过,车道两边是高矮不齐的民居,偶尔也有一两家店铺,但都是门脸破旧,人客稀少的。朝县城里走了约一里路后,车道便宽阔起来,两旁植树,树的里侧是专供步行来往的通道,通道一侧全是林立的酒楼店铺了,虽说不上人山人海,却也看得出来大部分店铺生意都十分好。想来这里便是平县的商业中心了。
穿过闹市区,再往里走了约莫五分钟,往来的人渐渐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