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 (第4/5页)

姓。”华安不假思索的说道。

王三闻言,急道:“大哥,我军出城所带粮草仅够支撑一个月而已,如今,已经过了半个多月了,我军粮草所剩不多,哪还有余粮分给百姓啊!”

这个问题,华安自然是很清楚的,在出征之前,华安经过一番设想,觉得一个月之内可以在关中站稳脚跟,为此,仅动员了十万后备军团运输足够大军消耗一个月的粮草,以减少人力的征发。

此刻,经过半个多月的征战,晋军二十余万人马的粮草已经严重不足了,若是在分拨一部分给长安城的百姓,大军的粮草就更不足了。

“就算不分拨粮草给百姓,我军的军粮也支撑不了多久,眼下,我军已经在关中站稳脚跟,接下来的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将南郑城的粮草运往关中,越多越好。”华安正色说道。

王三点头道:“大哥说的是,为了在关中站稳脚跟,我军必须尽快运粮了。”

华安拿出怀中的地图,开始思考如何快速有效的将南郑城的大量粮草运往关中,目前,从南郑通往关**有五条道路,祁山大道最为平坦,最有利于粮草的运输,但这条路是最远的一条道路,来回搬运粮草,实在是浪费时间。

其余几条小路,虽然距离较近,但道路崎岖难行,运输粮草颇为不便,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运粮。

若是按照五路同时大量运输粮草的办法,则需要再次征发大批的百姓负责运输粮草,而这样一来,将大大损耗梁州的经济和农业,是华安不愿意看到的。

思前想后,华安觉得,必须有一种简洁高效的运粮方法,以满足汉中运输大批军粮前往关中的需求。

华安拿着手中的地图,来回的观看,突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河流走水路运输物资。

这条河流自然就是紧靠褒斜道的褒水,褒水靠近南郑城,城中的大量军粮,可以利用船只从褒水的下游向上游逆流运输。

但有一个问题是,在褒水的下游,河水既宽又深,可以通行大型的船只,但在上游的位置,河道很窄,水深也很浅,小船都无法通行,也就是说,褒水并不能直接通向关中,而只能通到二百余里。

但这已经非常不错了,要知道从南郑城,沿着褒斜道通往郿城,至少有三四百里的路程,若是利用褒水运输二百里,剩下的一百余里,运输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况且,在郿城以南,还有一条小河,是渭水的支流,可以通船的距离足有五十余力,只要这两条河流充分的利用,便可以大大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

也就是说,从南郑城将军粮运往郿城,有近三百里的距离是用水运,而中间需要陆路运输的距离不足百里,如此一来,除了翻越秦岭的不足百里需要加强人手之外,两头的水运,所需要的人力很少,要知道,水运的效率是陆路运输无法相比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运输的效率,华安还打算将水运分成两段,在从南郑城发粮的时候,用大船运输,以提高效率,在进入上游,大船无法通行的区域,改用小船运输,在小船无法通行的源头区域,在将军粮用辎重车运输。

华安思虑周全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旁的将领,众将领在听了华安的运输方案后,无不拍案叫绝,认为可行。

在分析了每一个细节的步骤后,华安终于下定决心,利用褒水和褒斜道大量运输粮草,在郿城设立一个大型军粮仓库,以储存南郑城方向运来的粮草,同时,在长安城之中,修建更大的粮仓,毕竟,长安才是关中的核心,控制长安,才能更好的掌控关中。

从郿城将军粮运往长安,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需沿着渭水一路向东,便可轻松的抵达长安,若要运往潼关,那就继续东进,进入潼关即可。

在关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城池,都在渭水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