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十七 (第3/4页)

“左仆射的意思是?”

“不妨就直接些,谁赞成谁反对,将心中所想皆写出来,你我拿去面呈陛下,就交由陛下来决断吧,我等都是臣子,不管陛下如何思虑,咱们遵旨意办事就是了。”

李世民坐在两仪殿,把这事推给他们来商议,目的就是想稳坐钓鱼台。

现在长孙无忌却又想把皮球给踢回去,让皇帝去左右为难,他置身事外毫不牵连。

房玄龄顾虑,如此恐会惹得皇帝不快。

但是,转念又一想,这是长孙无忌提出的主意,皇帝就是不爽就是气恼,那怪罪的也是他,对自己又没什么影响,这般一琢磨,于是默不作声的点点头。

随后,便有书吏拿来纸笔。

当他人流畅的挥洒笔墨时,民部代理尚书柳奭,却是一脸的难色,迟迟不见动笔。

柳奭现在非常的纠结,按照情理,他应该反对改制,这不仅因为柳奭也是望族出身,还有着要顾忌长孙无忌的考量。

但是,柳奭又十分的清楚,皇帝是想改一改规矩的。

如果在这事上与皇帝相向而行,恐怕头顶上的这顶临时帽子,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转为正式的。

柳奭低着头,在这寒冬腊月,竟是出了满头的汗,不知不觉间,众人都已快写完,唯独他还是没写几个字。

长孙无忌扫了一眼,淡淡道:“柳尚书,你还写不写了?”

柳奭眉头蹙起,小心翼翼向上瞄了一眼,脸色随之一阵变幻,最终,似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用力挥起了笔。

等的他落笔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齐齐起身向着两仪殿去。

李世民正批阅着奏折,待的二人行完礼,头抬也不抬的问道:“今日议的如何?”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皆是默不作声。

他们即不开口,李世民也不多问。

僵持了须臾,最后,皇帝先没了耐心,李世民抬起头,直看向了长孙无忌,如此,装聋作哑自是行不通了。

“陛下,臣等奉旨商议改制科举,今已有十余日,群臣分歧较大,臣等无能调和,故诸人将心中所想一一列明,请陛下预览定夺。”

这是想把他拉下水啊,可真是他的肱股,可真是没枉费他这些年的信赖与倚重。

李世民心中一通冷笑。

张阿难将六部九卿的条疏递上。

兵部尚书豆卢宽,工部尚书阎立德,吏部尚书高季辅,民部代理尚书柳奭,这四人是支持的,刑部尚书张行成,礼部尚书唐俭,这二人持反对意见。

四比二,看着还不错,但是,九卿之中,除了大理寺卿孙伏伽和光禄司李义府外,余下者都旗帜鲜明表示反对,还有三省相关人等,如尚书省右丞,中书省左右侍郎等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是反对者居多,阻力非常的大。

李世民冷冷看向长孙无忌,“无忌,你说,科举改制,到底有利否?”

“回陛下,自是有利的。”

“既有利,他们为何要反对。”

长孙无忌低下头,沉吟两息,缓缓道:“陛下,人皆有私心。”

李世民嗤笑一声,似是在嘲讽这话,又似是在自嘲。

过后,皇帝淡淡道:“无忌,你有没有私心。”

长孙无忌慢慢道:“陛下,臣肉体凡胎,自也是有私心的,但臣以公心为主。”

“那你可能支持改制。”

“臣……”

长孙无忌再次陷入沉吟

李世民目光紧锁,如同虎豹窥视猎物,紧盯着长孙无忌,几十年来,既是君臣又是手足的长孙无忌,几乎未曾让他失望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