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5页)

桌上早已准备好的三段式射击战法分发给众人,其实也就是一张纸上画了个示意图,然后解释了一下。这还是朱慈炅玩军工世界时,系统给的标准战法,大概意思就是将士兵排成三排方阵,对战时前排先开枪,而后下蹲装弹,中排再开枪,而后下蹲装弹,然后是后排,再前排,依次往复。

众人听了这燧发枪的性能就已经两眼冒光了,再一看朱慈炅对三段式射击战法的描述,无不兴奋的满脸通红,有这样的神枪,只要研习出相应的战法,大明军队岂不无敌!

朱慈炅也很兴奋,燧发枪终于开始量产了,热武器的时代即将来临。大明在武器上已经先走一步,再加上眼前这五员虎将,大明中兴有望!

穿越到古代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熟知历史名人的事迹,压根就不用担心自己会看错人,卢象升他们现在虽然默默无闻,但在后世的史书上却都是顶顶有名的猛将。

秦翼明和秦拱明就不用说了,虽然现在还只有二十来岁,却早已久经沙场,在陆广剿匪时就曾经率几百溃兵与几万反贼对阵,最后死战得脱。后面更是曾随秦良玉进京勤王,大战清军,而后又逆战反王,打的张献忠抱头鼠窜,英勇事迹举不胜举。

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现在虽然还是文官,但后面可都是猛的不能再猛的猛人。

第一位猛人卢象升,字建斗,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虽是江南文人,却天赋异禀,武艺高强,更为难得的是他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

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有史料记载:“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他还善于练兵,明末三大精锐之一的“天雄军”就出自其手。又善奇袭,经常以几千府兵大战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贼寇而胜之。

这个猛人到底有多猛呢?看史料中的一段记载就能略知一二:

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象升遇到就死,不可侵犯!

第二位猛人孙传庭,字伯雅,代州镇武卫人,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生,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一表人才,多有谋略。这位猛人也是战功赫赫之辈,农民起义军在他手里几近覆灭:

比如农民军首领闯王高迎祥,欲自汉中进攻西安。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孙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

又比如农民军继任首领闯王李自成,陕南一战孙传庭指挥五路兵马采用分兵堵截,机动设伏战术打退了驰援陕西起义军的马进忠、马光玉所部,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

至此,陕西境内的起义军几被镇压下去,明军情势大好,可惜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便得到喘息。

孙传庭战功标榜,可以说是崇祯手中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故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

至于最后一位猛人,新科状元史可法就更不必说了,独守孤城,以身殉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至于那些说什么史可法指挥无能、御下无方什么的,那都是胡说八道。一个无能的人能当上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当满朝文武和南明皇帝都是白痴吗?

华夏民族极为每次被异族欺凌都不是因为将帅无能,主要原因都是出了一帮贪恋荣华富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