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2/5页)

这时,几名士兵从一户占地三亩的中等民宅内走出,肩上扛一袋粟米。也就二十几斤的样子。

李景眉头一皱,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只有这么多吗?”

为首百夫长摇摇头,“我们都搜遍了,在地窖里就只找到这一袋粟米。”

李景不由暗暗叹息一声,其实雁门县并不大,只有不到千户人家。这两天共搜出三百石粮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三百石粮食要供养三千军队和上万民众,最多只能坚持五天,五天后就将粮食断绝。

他又回头问兵曹张志。“现在城内还有多少马匹?”

“回禀使君,还有五百余匹战马和七百多头畜力。)”

实在不行就杀马杀畜,估计还能支持几天,李景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在援军身上,他已经派人向朔州总管杨义臣和幽州代总管李子雄求救,只希望他们能及时赶到,否则代州就完了。

“使君!”

远处一名骑兵疾速奔来,在马上拱手道:“侯莫陈将军命我来禀报使君,叛军退兵过河了。”

“什么!”

李景顿时愣住了,叛军退兵过两次,都是假退,不会退过滹沱河,如果叛军退过河,那就是另一回事。

他心中又惊又喜,也顾不得粮食,翻身上马,向城墙疾驰而去。

城墙之上,侯莫陈乂默默注视着远处一队队叛军渡河东撤,他眼睛里异常平静,并没有半点喜悦和激动,他看出叛军退兵井然有序,没有半点慌乱,这说明他们并没有遭遇到什么太大的压力,仅仅只是一种战术的变化,他们还会再回来。

侯莫陈氏是鲜卑大姓,孝文帝改制后,南下的侯莫陈氏便改为陈姓,但北方六镇的侯莫陈氏并没有改姓,他们依然保留着祖先留下的姓氏,以及祖先留下的勇烈和传统。

侯莫陈乂的先祖便是当年的六镇军士,六镇兵变被镇压后,他祖先被遣送到幽州,从此他的祖籍变成了幽州。

侯莫陈乂今年只有二十三四岁,但他却从军近八年,累功升为仪同三司,统领代州数千州兵,他富于谋略策划,极善守城,调度有力,竟使数千士兵抵御住了数万精锐叛军的进攻。

大隋的军队是实行府兵和州兵并存的两种体系,府兵主要驻扎在重要州县,由总管统率,而州兵则是各州地方兵,一般归属地方管辖,这也是刺史为什么能带兵打仗的缘故,实际隋初刺史是军政合一,既有一套文官班子,又有一套武将班子,都由刺史兼任。

侯莫陈乂便是统领代州州兵的军官,顶头上司便是刺史李景,他正在考虑叛军退兵的缘故,耳畔忽然响起刺史李景的声音。

“是援军来了吗?”

侯莫陈乂点点头,“应该是的,就不知是朔州援军,还是幽州援军。”

“使君快看!”

旁边几名士兵大喊:“北方有一队骑兵来了。”

李景和侯莫陈乂都看见了,一队由十几名骑兵组成的队伍从北方飞驰而来,叛军已撤远。片刻,骑兵队渡过浮桥疾驰而至。

骑兵驰至,为首军官在城下大声道:“在下苏烈,奉杨元庆将军之命前来通报李刺史。”

李景在灵丘县飞狐陉入口处见过一次苏烈,他心中大喜,果然是杨元庆的援军到了,简直来得太及时,他立刻令左右道:“开城放他们进来。”

吊桥缓缓放下。苏烈带着手下进了雁门县城,片刻,几名士兵将苏烈带了上来,此时苏烈已经加入军籍,在飞狐陉口一战中斩杀百余人立功。被杨元庆提升为百人长。

他上前单膝跪下,行军礼道:“百人长苏烈参见李刺史。”

“苏小将军请起!”

李景态度很客气,尽管苏烈只是一个百人长,但他没有半点怠慢,李景微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