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第1/2页)

說完了,林恩的手搭上車門把,沖姚洲淡淡一笑,「走了。」

推門跳下車,他留給他一個沒有回頭的背影。

姚洲也從副駕下來,靠在車門邊,把銜了很久的那支煙點著了,深吸一口,看著林恩在裊裊白霧中走遠。

-

就從這天開始,林恩敏銳地察覺出自己身邊一些若有若無的視線消失了。應該是姚洲撤走了安插的眼線。

姚洲兌現了承諾,收起保護者的姿態,完全沒再打擾林恩。

新聞上仍能不時看見與他有關的報導:宣布內閣名單,上任前捐出了部分個人財產,成立基金會,用於落後地區的教育發展,與他有關的新聞熱度居總是高不下。

林恩很平靜地看這些消息,不會換台。新聞畫面里的姚洲理了短髮,穿裁剪精良的正裝,神色冷靜不苟言笑,偶爾接受記者專訪,用詞簡短,氣場卻很強大。在他成立教育基金會的發布會現場,一個年僅四五歲的小女孩向他獻花,這大約是小女孩第一次經歷大場合,怯生生地不知該從哪裡下台,姚洲不等工作人員上來協助,把孩子抱了起來送到台下,唇角露出淺笑。

這是林恩唯一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他的笑容。

那一瞬,林恩思緒發散,忽然覺得如果有一天姚洲當了父親,應該是一位很好的家長。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新聞也很快結束了。現在林恩獨自住在原先與江旗合住的小樓里,自從他在地下城住了半個月再回到二零區,江旗已經在別處安頓好了,距離小樓十分鐘車程的一個中高檔小區,江旗在那裡租了房,把自己的物品打包搬過去,主臥也讓了出來。

等林恩回到家裡,再想阻攔為時已晚。江旗自覺退回侍從的身份,林恩不可能給他更多的回應,當下默許這樣的距離才是對彼此的尊重。

林恩每日早出晚歸,心思都撲在工作上,沒了姚洲在暗中照拂,很多事情推進起來都十分困難。

為了申請獨立經濟區,獲得更好的招商政策發展礦山,聯盟總部的審批部門受邀到二零區實地考察。林恩費心安排,做好一切接待,最終得到的答覆卻不盡如人意。

聯盟今年僅有一個獨立經濟區的名額,二零區要與其他四個落後地區競爭,這不是哭鬧的孩子有奶吃那麼簡單,箇中門道和人情世故都要林恩揣摩。

林恩在慢慢建立自己的關係網,夾縫中尋找發展的機會,過程中吃虧受挫在所難免,好在他細心且冷靜,反覆研判前幾屆獨立經濟區的入選標準,又請人指點,也漸漸摸出一些門路。

評審會議當天,他帶著團隊赴會,播放了地區發展宣傳片,拿出數據紮實的稀有金屬開採報告,再請數名經濟學家到場背書,最終涉險通過了第一輪遴選。

這是林恩憑著勤奮工作得到的第一份實績,雖然不值一提,卻也讓他在連續多日的熬夜加班後收到了些許回報。

七月末的一天,林恩收到一條來自姚洲助理朴衡的信息,內容很簡短:林先生,蘭司醒了,告知您一聲。

此時距離蘭司中槍送醫已有半個多月,林恩在開會的間隙讀到這條信息,由於信息是朴衡發來的,他也不必再回復什麼,揣起手機又繼續聽報告。

大約一周以後,林恩去聯盟總部辦事,往返途中都會經過地下城的港口。回程時他吩咐司機饒了一點路,先去花店裡買了一束淡粉色的唐菖蒲,然後開去醫院。

林恩沒有事先預約探病時間,並不算恰當的到訪,他也沒有抱著一定要見到人的想法。到了住院大樓,他帶著江旗去護士站詢問蘭司的病房,護士查閱記錄,告訴他並沒有一位名叫蘭司的患者在此住院。

林恩手拿花束,有些無奈地道了謝。

蘭司畢竟身份複雜,也許不是用這個名字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