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率大军而来,同样是竭尽全国军队来抵御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却不肯出兵交战。楚国大将项燕屡次挑战,王翦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与士兵同甘共苦。过了一段时间项燕见秦军始终不肯应战,便认定王翦只是上这儿驻防的,就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并俘虏了楚王负刍。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这时已经备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不少水军,跨江而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读到这段史实,我时常会感叹项燕何其不明智!岂有强大的秦国倾巢而出仅仅只是为了驻防以防备弱小的楚国的道理。尽管历史没有明说打败李信军队的主要将领是谁,我个人猜测很可能便是这个项燕,但是秦强而楚弱的事实并不会因为一次军事上的失利而有所改变。倘若项燕有王翦之智,那么王翦的此计将不攻自破。王翦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吃透了项燕的过于自负才使出了这样的骄兵之计。而项燕的兵败自杀好象是提前预演了几十年后项羽的兵败自杀一样,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

二、项梁

项羽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燕。项羽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就不学了;项梁对这个侄儿很生气。项羽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应该说作为一个小孩子,能有如此见识也是他有远大志向的一种表现,虽然有志大才疏之嫌,但倘若项梁能善加调教,去掉他的这股骄气,项羽也堪称可造就之才。但是项梁的秉性也大抵与项羽相仿佛,真的就开始教项羽学习兵法了。自古知兵非好战,教的人心高气傲,学的人自然也是十分浮躁。果不其然项羽在最初的兴奋劲过去之后,刚刚懂得了一点儿皮毛就又不肯学到底了。归根到底,项羽之误其实项梁也是要负相当的责任的。

项梁涉罪和项羽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当地青年,为将来举事作筹划。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9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已经到了。做事情抢占先机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殷通可谓善于长远规划。项梁表面上应允,于是就把项羽叫进来,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项羽拔出剑来斩下了殷通的人头。项梁手提郡守的人头,身上挂着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一连杀了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这一年项羽二十四岁。

项梁率八千子弟军渡江向西进军,挟祖上之余威,所过州县无不望风而降。到项梁引兵渡过淮河向北进军时,黥布、蒲将军也率部队归属于项梁。此时项梁总共有了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

值得一提的是项梁曾派项羽去攻打襄城,襄城军士坚守城门,不肯投降。项羽攻下襄城之后,把那里的军民全部活埋了,然后回来向项梁报告。项梁对项羽的屠城行为竟无丝毫约束责备之意。项梁这时听说陈胜确实已死,就召集各路别将来薛县聚会,共议大事。时刘邦也在沛县起兵,应召前往薛县参加了聚会。居啵�朔对觯�呤�炅耍�幌蚣揖硬皇耍�埠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