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5页)

之虚空

也,毕竟无为无物,故云顽空,偏空,太虚空。以譬小乘之涅槃,而别于大乘涅槃之妙空第一义空。”丁福保《佛

学大辞典》【真如】:“……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

改,故云如。”

那么真如(佛性、法性)本体(自体)到底是空还是不空呢?我们看一下《大乘起信论》的说法。

《大乘起信论》认为真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超越语言、概念、思维的相对性的,称之为“离言真如”;而另

外一种是需要勉强通过语言表达的真如,称为“依言真如”。依言真如又有两点:真如之自体,真空虚明,离一切

妄染,犹如虚空之空,称为“空真如”;真如的自体具有自它等的功德,犹如虚空含有一切万象,称为“不空真

如”。

可见真如(佛性)的本体从离一切妄染的角度上看,是空的,而这种本体则表现为因缘和合的现象。《佛光大

辞典》:“【真如】……华严宗依据性起(缘起)说而主张‘本体即现象’,即真如本为万法,万法本为真如之

意。”同时真如分为一乘真如与三乘真如;前者复分为别教真如、同教真如,后者复分为顿教真如、渐教真如,此

均由对真如理解之不同所致,从真如(佛性)的本体具有自它等的功德角度上来看,则是不空的。

所以,正因为万法皆空,所以我们不能执着;真德不空,所以我们要随缘利他,去习气。这样才是中道行事。

2007年7月16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97、“正认主人公”的意义

97、“正认主人公”的意义

一位朋友问:斑竹啊,如果不学习以前的综合文化内容,这些问题好难懂啊,但好像又懂,说不出来的那种感

觉,主要还是不明自性之理的原因所致,是这样吗,斑竹?《佛学常见辞汇》“【自性】诸法各自有其不改变不生

灭的自性,故一切现象的本体或一切心相的性体,叫做自性。”《佛光大辞典》:“【法性】指诸法之真实体性。

亦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之真实不变之本性。”由此可见,万法(事物)的自性就是法性。同时,法性就是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法性】诸法的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即叫做法

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在佛家看来,找到了佛性,就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是“正认

主人公”。那么我们清楚了佛性的道理有什么意义呢?

1、《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这说明了众生平等,在成佛(觉悟)上都具有可能

性。

2、“空真如”和“不空真如”的理论(参见博文《“空真如”和“不空真如”》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和如何修养

(修持、修行)自己,以及涵养道德的重要性。

3、“空真如”的道理,也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和如何进行忏悔、为什么和如何把握驾驭自己的念头。

4、“自性之理”告诉了我们这是佛学的线索和法印。《妙玄·八之上》:“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

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其中的

“自性之理”就是诸法实相,在现象上表现为因缘和合的空,即“无常、无我、涅槃三印”。佛学就是以这些法印

内容贯穿的。所以要想学习佛学,首先应该了解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