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5页)

语言,使人展开想象的空间;说明文往往使用的则是具体性的语言。

2、3、佛家往往将真如(佛性、法性、真心)之体的超越相对概念的整体性状态也用“模糊”等类似的词语表

示。例如《五灯会元》中提到的公案:“衡州育王山弘通禅师,僧问:‘混沌未分时如何?’师曰:‘混沌。’

曰:‘分后如何?’师曰:‘混沌。’”其中的“混沌”指的就是事物真如法性的整体性。

这种整体性状态可以比附为迷路后的感觉。迷路后没有了后天形成的观念——方向感。佛家所说的悟道通常就

是指的领悟到这种先天本性(法性、佛性、法性、真心)。

《佛学常见辞汇》:“【真妄二心】真心和妄心。真心是属于本有的,无攀缘的,无分别的,无变动的,非善

非恶的,超然于境界之外的,当吾人于无念而又非睡着时,便是这一种心现前;妄心是属于后天生起的,有攀缘

的,有分别的,常变动的,能善能恶的,牵拘于境界之内的,当吾人思虑了别时,便是这一种心现前。”这段话指

出了“真心是属于本有的”,而且处于一种“无念而又非睡着”时的整体性状态,超越相对概念的,即“无攀缘

的,无分别的,无变动的,非善非恶的,超然于境界之外”,妄心则是后天的攀缘、执著、习气造成的。

但迷路毕竟解决不了更为根本的和利益众生的问题,所以还要进一步清醒过来,认清方位,好好生活。这就像

“悟后方修道”一样,在领悟真如体空的基础上,进而生出各种善行妙用来自利利他,而不是走向顽空或放任。

《禅源诸诠· 四》:“悟后修证,还有十重,翻妄即真。”

2007 年7 月24 日发布于新浪博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10、誓愿大好还是小好?

110、誓愿大好还是小好?

想问问老师,怎样才算发大誓愿呢?为什么我发不出来,有时发了感觉很空,发小誓愿觉得容易做到,又觉得

心胸很窄,不宽广,是不是自己要努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发出大誓愿请老师仔细讲讲。就觉得老师讲的“誓愿大

粮仓,同润身心千户”说得可好了。我不精进,很惭愧。智顗(yǐ)《法界次第初门》卷下:“自制其心曰

‘誓’,志求满足曰‘愿’。”所以一旦我们有什么习气难以克服,善念善行生不出来,就可以通过发誓愿来“自

制其心”。无论誓愿大小,只要能够起到“自制其心”的作用,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于誓愿,我们应该注意:

1、不要发憎恨、伤害别人的毒誓恶愿。

2、发了誓愿之后,要注意仍然不断忏悔、反省和改正自己的心行。

3、随缘精进,践行誓愿,不可走向偏激。

4、一旦发了誓愿,就要履行,而且要不遗余力地去履行。

5、誓愿是解决烦恼习气的方法之一,当有了难以解决的烦恼习气时,可以立誓。

6、注意发了誓愿后通过誓愿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纠正自己的不足。

7、急脾气、倔脾气、争强好胜等难以纠正的不良习气,可以通过立誓愿的方式帮助解决。

8、要立誓自度度他,帮助自己和别人解决烦恼。

9、通过誓愿使自己不断前进,不断进步,而不是颓废和堕落。

10、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和誓愿积极应用于实践中。

11、将风险降至最低的基础上,敢于迎接大风大浪。

12、在教育他人、度化他人的过程中,也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