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赵信讶然道;“哦?那是为何?”

李跻沉吟片刻,这才说道;“我在房子任上三年有余,待久了自然也会留心些别的问题,渐渐的发现了我赵国国政上的一些弊政。”

赵信一怔,旋即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道;“说来听听,让我也参详参详。”

李跻望了望四周,朝着远处一处庭院道;“这个说来话长,我们去那坐着慢慢说吧。”

两人走到庭院坐下,李跻顿了顿便说道;“你既然是领军打过仗的人,那我问你,你觉得出兵作战前首先要保障什么,最先考虑的是什么。”

赵信不假思索说道;“很多,比如将领的选择,士兵的操练和士气,天时地利人和。当然,最重要的自然是粮草器械。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辎重,自然无从谈起行军作战。”

李跻点头赞同道;“正是,若是粮草都保证不了,那谈何打仗。”

“可你知道不知道,我们赵国所征收的田亩赋税,仅够支撑我们赵国举国之力的大军半年食用。若战事延时超过了半年,则必须从齐国和魏国购买粮草,否则将会面临粮草断绝的危险。可从齐国和魏国购买粮草,这等于让我们赵国的命脉卡在别人的手中,必然会寝食难安,要是万一是和齐国魏国交战,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这个奇怪了。”赵信诧异问道;“若说北地土地贫瘠,适合游牧的话还可以理解。可是代地以南却是我赵国之精华,无论地貌还是气候都是不缺作为一个粮仓的资本,可为何我们赵国产粮会如此不济呢?”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李跻自信满满的说道。

第一百六十四章 寿辰(十)

比起博学广记,李跻未必是赵信的对手,可说起这些经世之法,赵信就远远比不上李跻了。所以他一时大感兴趣的看着李跻问道;“那是何原因?”

李跻沉吟道;“这原因很多,既有赵国体制的原因,也有我们赵人自身的原因。”

“我赵国分于晋国,虽得到了晋国近一半的领土,远胜于韩魏两国,但所继承的更像是一个残缺的晋国,所以从立国最初就有着先天不足。”

赵信听李跻这么一说到觉得十分新鲜,以前从未听过如此言论,当下便好奇的问道;“这是何意?”

李跻心中大感得意,便又接着说道:“我赵地民风慷慨尚武且重利,多侠义之士。因为长期与中原各国和胡人处于战争状态,故民自幼就有习武之风,全民敬贤士、勇将,所以赵人好狠斗勇,不喜耕作。”

“而魏地韩地则不同,魏地地处中原正中之地,商业极其发达,也是最为肥沃的平原产粮之地。韩国则以兵甲之利闻名于世,其冶铁造弩技术,天下无国可以匹敌。”

“当年晋国独占中原和河北,用韩地的坚兵利甲来武装赵地的精兵强将,同时有着魏地源源不断的粮秣钱财,以河南之粮养河北之兵,如此方可以纵横天下,东压强齐南驱劲楚,成就了晋国的数百年霸业。即便是晚期诸卿执掌晋国国事,将晋公架空,但至少面上仍然维持着一国之势,各地之间的交流依旧畅通无阻、互通有无,对外也是一致无他。”

“但三家分晋后情况却是大不相同,韩魏赵各自立国,甚至相互攻伐,不但消耗了彼此的国力,而且地域的局限性也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以我赵国为例,继承了晋国的河北之地,军力依旧强劲,但却少了魏地的粮秣和韩地的兵甲,所以遇战事难以持久,即便取胜也难以扩大战果,十战到有八战不胜了之。而魏国和韩国占据的是河东和河南的膏腴之地,却没有强兵保护,所以如今才吃尽了秦国的苦头。”

赵信听到这里,不禁对这个表兄有些刮目相看了。他原本以为李跻只是书呆子一名,却没想到竟然有如此不凡的见识。看来李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