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便可以理解为他最后沉溺的童话是死去,他愉快地选择了死。那是一个在生时用思绪无法沉浸与感受的童话。在死的那一瞬间,他钻进了那个永恒的对他自己来说永远也无法再破灭的童话里。他终于得到了死亡。他是被诱惑地死掉的。他理应在死之后选择是否抛弃那个童话,那个童话破灭的可能性只发生在他死后。显著是不可能的。
这便是死亡童话。
三死亡童话
死亡童话,即描述死亡这一瞬间过程的童话。属广义的童话。
活着时他着迷过的所有童话,比如关于爱情的童话,关于房子,车,社会地位的童话等等,会因他们各自所获取到的不同而各自得到的童话有质,量,时的差别,比如他们当中有的拥有一个或几个美丽而长期的爱情童话,另有一些人的则很快破灭了,有的拥有几幢高档房子与汽车的童话;有的只有乡间小屋和自行车;因时间的延续与能力的差别导致事物的档次不同。
死亡童话因死亡最终发生在瞬时间,而为所有人共同拥有相同性质的死亡童话。他们接近死亡时放弃了所有关于豪华的物质与各种感情的童话,高高在上的权力童话,人与人之间有差距的等级童话;渊博的知识童话;留恋子孙后代的童话等,他们彼此越来越接近平等了,他们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着手于生命最后的流尽,仿惶挣扎着,习惯了童话的他们大概会敏锐地找寻到这个新的区别于所有生命童话的死亡童话。
唯一的区别在于,不同的他是怎样放弃所有的生命童话后去获取,去阅读他们新的相同的死亡童话的。在接受死亡之前,他们有的很安然,有的却剧烈纠缠着,直至最后一瞬间。在生命的尽头,他不再也无法用思绪来阅读死亡童话,而是直接用残余的生命流入死亡童话里。从某种角度理解,死亡童话即等于死亡。假如他死后无法抛弃死亡的话。
那描述死亡之后一系列境况的童话属于狭义的童话,具有时间的延续性,活着时可以用思绪想象与感受。比如,曾经他们信奉死后有灵魂,化作鬼,然后根据活着时的德行来安排投胎或下地狱或上天界,他们信奉上帝和神在安排这个世界,这属于狭义的童话,他们最终带着这样的童话进入天堂。这些有关死亡的童话早已被如今的人们抛弃了。
而死亡童话全部描述的内容为:最终的死亡是快乐的,它令人沉溺地死去,像曾活着时沉溺于其他童话一样,却永不破灭。
死亡之后,人无法再后悔,无法再遇到新的痛苦与困境,无法再抛弃这个死亡童话。
探讨如此的死亡童话有何意义?如何证明这个童话的存在和真实度?既然永不破灭,永不被抛弃,那就像物理定律一样真实。
只因为他活着时恐惧死亡,迷惘自己为何要活着。
制造童话,区别于虚构或描述童话。制造死亡童话,所运用到的语言是用来证明和限定死亡童话的存在的。用语言证明爱情的美妙不如用语言虚构一段爱情,用语言虚构死亡后的景况是多么美妙,不如用语言证明死亡这一过程是快乐而让人沉溺的。
之所以制造死亡童话,旨在提出
“最终他并不是‘无法改变命运,不得不接受现实’地死去,而是快乐地,受诱惑地,像得到以往活着时喜爱的所有事物一样地获得死亡,他最后对所有活着时的一切都可以放弃不顾了,然后异常快乐地死去”,
且“人人获取了相同而平等的死亡童话”——但区别于‘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存在‘死不瞑目’‘死得安详’'贪生怕死’的词汇和‘老死’‘病死’‘凶杀’‘刑杀’‘祸死’的方式不同以及年龄时段的差别等等,在死前的几秒钟他们各自的感受因在生时的差别而也千差万别,从而呈现情绪与面容的差别,在死的最后一瞬间,尽管平等了,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