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2/5页)

写了个数字,数了数,是一千。这个好理解些,应该就是一千两银子的意思了。

第三幅,画了一个庙不像庙,房不像房的屋子,在屋后,连接着一个箭头,指向第二幅图。应该就是把一千两银子放到屋后的意思了。

第四幅图,写了个大大的数字三,后面又画了个月亮,看来是三个月的意思。而且此图与第一幅图中间用箭头连接着,看来是三个月期限,拿银子交换那物件。

这写信之人要么是文盲,画画技术也很差,要么就是故意而为之的了。可到底写信之人是谁呢?是给他的吗?这第一幅图……漫修越看却越觉得面熟,突然下意识低了一下自己缝在衣服内侧的金簪子,啊!没了!

漫修知道这信是谁写的了,牧兰之!真是太过分了!害的他差点丢了性命不说,居然偷拿了他的金簪子,幸好,摸摸那荷包还在。唉,也都怪自己,当时表现得太紧张,别的不保护,独保护这金簪子,让她钻了空子,抓住了把柄。

以一千两换一个金簪子,这牧兰之的胃口可真是不小啊!啊!对了,难怪她最后说欠她的,得记得还她!还真是因为这个原因!实在是可恶,可恶至极!居然还拿他最宝贵的金簪做威胁!

一千两银子啊,谈何容易!让他去哪里筹集啊!真是头疼,头疼至极!

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菩提寺庙

漫修又看了看那封信上的第三幅图,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啊?圣手香堂?不像啊!再细看下,那屋前好像还画着一个碗,上面三条竖。啊,是了,应该是香炉,上面点着的三根香,那就是庙宇没错了!可又是哪里的庙宇呢?

漫修希望能从画里看出些端倪,好歹先找到那牧家父女,去求求情也是好的。那父女二人既在江宁府没取回那已分与穷人的银两,证明还是有点良心的,只要见了面,应该就好说。可再怎么看,也确定不出来画中的到底是哪里的庙宇。他父女二人既是在郑州,那所画的庙宇是不是也应该就在郑州或郑州的附近呢?因为看那庙宇的样子,并不像是南方的建筑风格,应该还就在北方。

就这样,漫修又踏上了回郑州的返程。这回,他却是走走停停。因为他身上的盘缠几乎用尽,只得沿路靠替人打些零活儿,又或者弹些小曲,赚钱养活自己,和积攒些路费了。

等漫修到达郑州时,已是七月天了。天气一天热似一天,漫修却马不停蹄的在打听这庙宇的所在。而所问之人,不是不知道,就是乱指,这一日,漫修竟误打误撞的进了陕西的境内。

连日的酷暑和终日的奔波让漫修的身体颇有些吃不消了,这日,他正走着,却觉天旋地转,随即晕倒了过去,原来竟是中暑了。

等他再转醒过来时,已身处一个名叫菩提寺的小庙中,是去挑水的和尚看到他晕厥在路旁,而将他救回庙中来的。

这个小庙因地处深山中,平日里没有那么多的善男信女来烧香膜拜,而来供养的却大都是些富贵人家,据说这里的菩提老祖是很灵验的。而提起佛祖,漫修一直都以为大家都是供奉菩萨的,说是供奉,也无非就是烧几柱香,磕几个头,说一大堆自己的愿望,求菩萨保佑罢了,想不到菩提老祖在人们心目中也有着跟菩萨一样的功能。

为了让身体恢复的更快,漫修一有空就在寺庙或寺庙周围的山林里散步,呼吸着没有喧嚣的清新空气,聆听着山中独有的鸟雀啼鸣,接受着浩荡的菩提恩泽。这不禁让漫修联想起七岁跌落山崖下后生活过的四年时光。但回想起来,在山崖下的那几年“嗜血”的生活竟不比此处的百分之一。虽然同是隐处,但那里的野味十足总不及此处的清新淡雅,那里外表的通透总不及此处内心的清澈。要不是还想寻找母亲,还是放不下心中俗事,漫修真想终老此处,至少比现在居无定所,浑噩茫然的生活要好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