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2/5页)
。
袜底纳着同色的方胜纹,袜口绣着同色的水浪纹。收针的时候针会向反方向埋线。 这是贞姐儿的习惯。 十一娘又是高兴又是心疼。
这孩子,已经是主持中馈的人了,还亲手给她做针线。 她又翻看了衣裳上的绣活。 全照是些很复杂的花纹。 这得费多少功夫啊!
“怎么了?”徐令宜见十一娘进屋就坐在打量着包袱里的衣裳,隔着炕桌坐下,“针线不好?”
“什么啊!”十一娘嘀咕着把鞋袜收了起来,“针线好着呢!配色也讲究。我还准备过端午节的时候拿出来穿了!” 徐令宜笑望着她。 灯光下,明亮的眸子熠熠生辉。
十一娘抿了嘴笑。 “过几天就二十三岁了……”突然伸手抚了她的脸,“也没好好给你过个生辰……”很是感慨的样子。 好好地过个生辰? 怎样算是好好的?
他们都是有长辈的人,难道还能大操大办不成? “说什么呢!”十一娘嗔道,“能收到这样的礼物,难道还不算是好好的过了个生辰?”她说着,扬了扬手中的包袱。
徐令宜没有说话,紧紧地握了她的手。 第二天用了午膳,徐嗣谆和徐嗣试连袂而来。
徐嗣谆送给十一娘一块正方形织着天罗瓜的蜀锦做为生辰礼物,徐嗣诫则送了一个用湘妃竹雕的梅花凌寒图样的笔筒。
蜀锦在缎面上织了细小的菱形花纹铺地,镶了褐色的瓜藤,绿色的天罗瓜,两只脑袋凑在一起啄米的嫩黄色小鸡,凹凸有致,层次分明,特别的生动。
笔筒利用湘妃竹上的紫色斑点雕成一朵朵的梅花,也很别致。 十一娘看着好蜀锦的大小,笑道:“我们把这蜀锦挂到我书房的墙上,你们看怎样?”
“能行吗?”徐嗣谆犹豫道,“我看别人都是把它搭在镜台上。” “有什么不行的!”
十一娘领着两人去了书房。把原来天青色旧窑的笔筒换上了徐嗣诫送的竹笔筒,又叫来粗使的婆子把墙上的瓷屏下了,挂上蜀锦。 正忙着,午觉醒来的谨哥儿来给十一娘问安。
“娘,你前两天不是刚刚重新糊了窗户,”他歪着小脑袋望着在那里忙活的三个人,“今天怎么又布置房子啊?” 十一娘忍俊不禁。 徐嗣谆和徐嗣诫也笑了起来。
两人正一左一右地帮着调整高矮,扭了头问他:“好看不?”
谨哥儿先是站在原地看了一会,然后跑到蜀锦跟前看了看,又转身跑到书房门口看了半天,很诚恳地道:“比爹爹书房里挂着的孔雀羽扇好看多了!”
短暂的沉默后,屋里子发出忍得很辛苦的“哼哼”声。 “我说的是真的嘛!”谨哥儿望着想笑又不敢笑的哥哥们,嘟起了嘴。 这下子,大家再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项氏正好一脚踏了进来。 她不明所以,眉宇间有一丝尴尬。 “母亲,叔叔们在帮您布置房子啊!” 她的话,又引来徐嗣谆和徐嗣诫的大笑。 项氏的神色更不自在了。
“你别理他们。”十一娘嗔怪地看了两人一眼,笑着对项氏道,“两个人正顽皮着呢!”然后指了墙上挂着的蜀锦,“好看吗?” 项氏仔细地打量了片刻,认真地道:“很特别!”
如同夸一个女孩子很可爱。 十一娘笑起来。
项氏神色微赧。忙从身后的丫鬟手里接过一个小小的雕菊花紫檀木匣子双手奉给十一娘:“母亲,这是二爷和我送您的生辰礼。祝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还好太夫人生辰的时候大家得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要不然,这句话就要砸在她的头上了。 十一娘忍不住轻轻地咳了一声。 琥珀已上前收了匣子。 丫鬟端了茶进来。
十一娘招呼几个孩子喝茶。 “……我下午还要课呢!”徐嗣谆敢久留,想到刚才的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