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2/4页)
态度主要是笼络尊亲、重用疏亲,远之至亲。这尊亲主要是指司马懿之子,现在活在世上主要有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平原王司马干。由于他们是司马懿之子,因此在宗室中地位很高,属于这尊亲一类,对皇族话语权很大,因此这贾后不得不笼络他们。
不过这其中赵王司马伦早已是投靠了贾后,而梁王是身体多病,xing格平庸懦弱,而平原王司马干,论宗室地位是最高。因为其是穆张皇后张chun华之子,也就是和司马师、司马昭是一个母亲。但是一直是如同闲云野鹤般,对朝政漠不关心,同时洛阳城中是早已传说这人有个变态的嗜好,姬妾死了以后放置于空房之中,直到是尸体腐烂发臭才下葬。
后世晋书中对这事有明确的记载,司马干也是年龄活得最久,一直到永嘉五年(311年),刘汉匈奴攻破洛阳前夕才去世,高寿80岁。
疏亲主要是为司马懿兄弟之后。他们由于和司马衷的血缘关系是已经超过了四五代,血缘太疏,不为众人所服,因此对皇权之位最没有威胁,因此贾后喜欢重用这些人,如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
至亲主要是武帝之子,也就是惠帝司马衷诸弟,因为他们血缘上关系最近,对皇位威胁最大。因此一直以来贾后对他们的压制也十分明显。如前所述武帝在世时他们因为年龄较小在政治上一直没有作为。太康十年289年武帝去世之时,当时在世的皇子主要有10位:司马衷31岁、司马柬28岁、司马玮18岁、司马允18岁、司马演、司马遐17岁、司马乂13岁、司马颖11岁、司马晏9岁、司马炽6岁。同年11月改封皇子柬为秦王、都督关中,皇子玮为楚王、都督荆州,皇子允为淮南王、都督扬江二州“并假节之国各统方州军事”。又立乂为长沙王。颖为成都王,晏为吴王,炽为豫章王,演为代王。
可以看出除太子以外三位出镇的皇子恰恰是最年长。而且出镇的地区都在镇抚吴蜀的边缘地区,其他皇子虽未出镇但封国也多在吴蜀。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自然是武帝深思熟虑。一来这惠帝是弱智,压不住各位弟弟。二来让年长皇子留在京城,自然是五行之中对惠帝造成威胁,必须要让他们出镇远方。
杨骏上台后,对宗王一概排斥,结果被贾后利用,惠帝诸弟全被诏回。随后一段时间,惠帝诸弟全在洛阳,汝南王亮深感不安建议遣诸王之国,楚王玮甚为愤恨,贾后遂利用二人的矛盾将他们先后害死,自此贾后独揽朝政。在玮被杀3个月后秦王柬莫名其妙地病死了,长沙王乂因为与楚王玮同母被贬为常山王随即就国。淮南王允就国大约也在此时。其后成都王颖渐渐年长,见,贾谧与太子下棋相争厉声呵道:“皇太子国之储君,贾谧何得无礼”。贾谧甚惧于是进言贾后让颖出镇邺城。
这贾南风对朝政的驾驭之道真是炉火纯青,丝毫不让须眉,难怪是能独揽朝政10年。这司马颙也一样,疏亲王爷能位居如此高位,自然是少不了贾后的关照。不过她的好ri子只怕就要到头了。林易现在需要的就是和团结司马遹各位叔叔,特别是那出镇在外,手握兵权的各位叔叔。
“据属下从朝中打探的消息,前台做在长安招揽流民救济灾民所用粮饷皆是朝廷所拨,因此他即使是打开私囊,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必还有大量粮饷尚留在世上,那王敦为其心腹,自然知道其下落。只是若那王敦过了一年半载,又是升迁回到了洛阳,我们到时候只能是鞭长莫及!事到如此,看来我们只能如此……”李含又突然对着司马颙耳语道。
不用听,看那手势,林易已经是明白了李含的意思。这李含出生寒门,虽是博学多才,但是始终被这士族门阀制度所压制,才敢得不到施展,长期下来已经是对这社会制度产生怨恨,对整个士族阶级仇恨。王敦贵为琅琊王氏子孙,当今第一等一的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