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3/4页)

齐国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就把责任都归到我头上,天下人不攻齐,就说我善于为齐谋划。我的处境也可以说是够危险的了。我不畏死报效于大王,大王却怀疑怪罪于臣下,我实在感到恐惧。尽管我自以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也无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贤人,我愿在齐与他认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宽解大王的忧虑。燕昭王终于没有撤换苏秦。

正如苏秦所说,他的政治活动是费力而又不讨好的苦差事。政治的本来面目就是勾心斗角,虚伪欺诈。六国国君又各怀私心,能够合纵已经相当不易,一不小心就有被秦离间破坏的可能。而苏秦还充当燕国间谍身份牵制六国,削弱齐赵实力,跟合纵的本身意义又背道而驰。这也最终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苏秦频繁的活动,终被齐王和齐大夫发觉。齐王将苏秦车裂于市。苏秦死时,年五十余岁。苏秦死后,燕赵魏秦韩五国联合,在燕将乐毅的带领下大举攻齐,连陷城池七十余座。齐闵王出逃,被楚将淖齿所杀。齐国后来虽然又夺回国土,国力却大衰,从此一蹶不振。而燕赵魏秦四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秦生前活动的缘故。

苏秦死后,其书信被辗转传录,成为纵横家的重要教材之一。而纵横家直至汉代初年,还是一门“显学”。由此可见,苏秦对于那个时代,尤其对于其身后的纵横家们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 最好的txt下载网

唇枪舌剑的张仪

张仪,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10年)。魏国贵族后裔,曾随山中隐士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张仪出道比苏秦稍晚,虽不像苏秦屡遭磨难,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他在楚国国相昭阳手下做事。一天,昭阳在晚上大宴宾客,喝到兴致,便把楚国国君赐给他的国宝“和氏璧”拿出来供人观赏。观赏不要紧;可是谁知一会有人起哄趁乱盗走了玉璧。其他人都觉得张仪生活贫穷,品德低下,一定是他盗走了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打了他几百棍,张仪始终不承认,最后只好把他放了。张仪的妻子说,“哎,要是你不读书,到处游说诸侯,怎么会受到这样的羞辱?”张仪对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说,“舌头还在。”张仪说,“那就够了!”后来,张仪做了秦相以后,发出文告对楚相说:“我以前和你一块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呀,我快要盗窃你的都城了!你诬我盗璧;我便盗你十座城”

相传,张仪在楚国被人排挤的时候,他的同门苏秦已身挂赵国相印,开始他的合纵之计。苏秦急需一个人来帮助他掌握并控制秦国的形势,于是想到了张仪。他先派人劝说张仪来投靠自己。张仪来到赵国之后,他又故意冷落张仪,先是好几天不见他,见面之后,更是冷冷地奚落张仪说:"你学习的时候很有才华啊,现在怎么混得这么差?我不是不帮你,只是觉得现在的你太不值得推荐了!"同时,他还用奴仆的饭菜招待张仪,然后就转身离开了,把张仪晾在一边。张仪原以为凭着同学的关系能获得好处,谁知反遭一场侮辱。心情激愤之下,张仪决定要报复,而唯一能打击苏秦事业的国家就是秦国,于是张仪便去秦国发展。张仪前脚走,苏秦马上对自己的一个门客说:"张仪很有才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