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 (第2/5页)
行动上看,打击日军的难度也要大一些。不是说日军的战斗力更强、或者是规模更大,而是经过彰武会战之后,东北军的战斗力全面下滑,各主力部队的主战装备都得不到保障,突击进攻能力大大降低。在较为广阔的战线上与美日联军作战,需要更加强大的纵深突击能力,而这正好是中**队欠缺的能力。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
日军为主的北线战场上。地势较为平坦,而且战线拉得非常开。就算能够获得更多的突击机会,如果突击不成、或者突击后不能歼灭敌人,突击就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遭到重大损失。
与之相比,在较为集中的南线战场上,因为有医巫阁山为屏障,战线较短,突击纵深也不是很大。只要能在正面守住,就能让部队从侧翼发起突击,通过战术级别的穿插,把美军分割成较小的部队,再一个一个的吃掉。
最重要的是,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都缺乏重装备,更适合部署在山区小并且依靠山区作战,而不适合在平原上作战。
这些因素,都迫使罗耀武把美军当成重点
明确了战术,该怎么打就简单得多了。
除了已经部署的个主力集团军之外,第四十集团军留守阜新,充当第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第二十六集团军则留在义县,充当这次会战的总预备队。为了增强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罗耀武为每个主力集团军配备了两个新编集团军,并且在卓新与医巫阁让。各部署了一个民兵纵队。
相对而言,出了动用了六个主力集团军之外,罗耀武投入的兵力不算多。
比起动员了两百多万军民的彰武会战,在这场会战中,罗耀武最初动员的军队规模还不到八十万。
当然,从绝对数量上讲。这也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了!
接下来两天,除了第十六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先后与美日联军交火之外,战线上没有重大行动。
受到拦截后,美日联军并没继续突击,而是稳住了阵脚。
在卓新东北方向上,日军甚至沿着第十六集团军的防线展开,面对面的部署了一道新的防线。
阜新南面,美军进攻受挫后,直接退回大板。
在这两天里,罗耀武也没有采取更有力的反击行动,只是让两个由当地民众组成的新编集团军化整为零,透过美日联军的防线,到敌后战场去联合游击队,袭击美日联军的抬重车队与巡逻部队,顺带搜集战术情报。
可以说,经过彰武会战。双方都显得格外小心谨慎。
美日联军是被打怕了,担心中**队会有大规模反击,所以在进攻之前,首先得做好防御部署。
罗耀武则在担心中**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战线拉得较开的情况下,各主力部队的战场活动能力与持续作战能力。说得简单一先,在时机成熟之前,罗耀武不会轻易让主力部队参战。只要主力部队投入战斗,就得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战役目的,消灭两到三个美军主力师。
只有这样,才能在敌人反击之前把主力部队撤下来。
罗耀武的小心谨慎也完全能够理解,因为在他手里就那么几支主力部队,卓新会战摆明了是锦州战役的前奏。不管能不能守住卓新。如果在这边丢掉了太多的主力部队。就算已经留下了十多个新编集团军守卫锦州,也很难顶住美日联军的大规模进攻。
由此可见,对罗耀武来说,情况一点也不容乐观。
事实上,这也是罗耀武为什么在战役策划阶段疑虑重重的原因。再看得远一点,罗耀武副职的时候就跟陈必时提到,就算他能在辽东打几场胜仗,也很难守住东北,甚至难以守住山海关,最终肯定得退守华北。
也就是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