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2/4页)
字一听就是唐老板风格的项目,总是做开创性的项目,而且一做一个准儿。
这个项目本来应该叫“大清铁路公司”,可惜从目前来看不适合,不怎么用铁,大清也没有公司法,如果它叫了这个名字,就相当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全球第一家股份公司一样,在大清是属于开创性的商业现象。
最后定名为“大清列车局”,听起来像是一个官僚机构,但是实际上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这一次基本上按照省城直通车来规划,从上海到江宁(南京),途径苏州、无锡、常州,江宁到济南,途径徐州、济宁、泰安,从济南到天津,途径德州、沧州,天津到北京,直线距离800英里,按铁路大国美国的3万美元一英里的造价粗略规划,为500万英镑,即1850万两白银。修铁路还真是巨贵啊,快赶上战争赔款了。唐宁根本不把太平军放在眼里,直接把太平天国的首都以及几个苏南的占领城市划在了规划中!
大清工部以国土规划参股10%,不出钱,技术团队法拉第团队、诺贝尔团队、通用动力团队、布鲁内尔团队每支团队占股5%,共计20%,不出钱。苏黎世银行出资100万英镑,占股14%。
大清新闻报对美国的铁路运营情况和苏黎世银行组织的这个团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清朝的王公大臣居然信心大增,筹措到白银350万两,折合股份约13%。面向大清商人和百姓筹款,这些人看到王公大臣投钱了,又有工部参股,建设团队也似乎很强大,他们也敢出资,祁泰裕、徐荣村等晋商、粤商对苏黎世银行那是太如雷贯耳了,在他们的带动下,商人和富裕平民居然筹措到了700万两白银之巨,合26%股份。
剩下的37%交给外资,这个就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瞬间就集资到185万英镑,跟抢钱似的。其实……这一次恐怕唐老板要让大家失望了,铁路这玩意儿能赚得到多少钱呢。小赚一点应该是可以的,暴利是不行的。
第156章 财务
恭亲王不敢擅自作主,奏请咸丰帝,得到指示,愿出钱以求和,但不要签领土割让,也不要表现得对领土太过看重,现在大清疲弱,能拖就拖,最多出到一百万两。两千万两都赔进去了,也不再乎多这一百万两。
海参崴对俄国人太重要了,俄公使打的好主意,先敲诈一大笔,然后再找机会签约,他们才不信大清的改革会成功,俄国本身就是个例子,农奴制改革这么久了,法律也明文规定了,还是很难执行下去。最后,大清打落门牙往肚里咽,才把调停资费锁定在两百万两。
这一次,大清要一次性支出2700万两额外费用,因太平天国占据了大清半壁江山,原本岁入4000万的朝廷一下子变成了2000万。2000万是个什么概念?鸦片战争之前,大清养的60万大军就要耗费2000万,现在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而朝廷的财力已经到了极限,根本就拿不出这2200万赔款+500万剿匪合作款。
唐宁召集大臣们商议,有什么办法增加赋税?要没有的话,我可真的为圆明园安排买家了啊!
肃顺等大臣出了一大堆盘剥百姓的方案,全部被否决,一句话:“你们这么干,大清的江山还要不要了?现在只有粤匪和捻匪,像你们这种搞法,很快就出别的匪了。”
最后肃顺终于想出个靠谱的——把给旗人的俸饷减半。旗人就是朝廷养着专门用来打仗的,有点像日本旧时的武士,是职业军人,可是这帮废品根本没用,战斗力还不如自筹资金的团练,如湘军。照唐宁的想法,这些废物应该一分钱不给才对。
除了肃顺这个狠人,别的大臣都强烈反对,真这么干的话,恐怕大清真的要亡国了,当然,某贼酋可能根本不在意这大清。这可不是唐宁的本意,大清固然是浑蛋一个,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