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4/5页)

司马懿,而不是张郃了,原来这张郃的确不堪大用。

徐庶悄悄的走了进来,看到屋中已经被曹叡发泄成一片狼藉的模样,微微的摇了摇头。

曹叡回过头去,发现徐庶走了过来,曹叡急忙迎上前去,开口说道:“先生。您总算来了,武关丢了。”

徐庶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而后开口说道:“陛下,太尉司马懿派人星夜送来一份奏折。”

“拿过来吧!”曹叡结果奏折,打开一看,而后狠狠将奏折扔到了地上。

“司马懿,他竟然直接放弃了襄樊!”曹叡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陛下,臣倒是觉得,司马太尉做的非常的正确。”徐庶从旁插口说道。

听了徐庶这么说,曹叡总算是微微压下了些怒火,而后开口问道:“先生,此话怎讲?”

“司马太尉这是要保住中原,才迫不得已如此的。”徐庶说着,躬下身去捡起了奏折,而后开口说道:“陛下,如今武关丢失,若是汉军挥师东进,进攻宛城,宛城必然不保,宛城若是丢失。襄阳樊城便成了孤军,所以司马太尉才会放弃襄阳与樊城,转而回宛城布防。”

“而且臣觉得,司马懿此举也是兵行险招,若是汉军出武关,吴军北上,两路人马同时挥军进攻宛城,宛城恐怕难以抵挡多久。司马懿此举也是将自己陷入了险境,目的,就是为了换取时间,让曹真大将军尽快击溃孙权,结束战斗。”

“按照先生这么说,这南阳是必然不保了?”曹叡开口问道。

“陛下,不只是南阳,就是洛阳,也有可能不保。”

“什么?洛阳也会不保?不行!这绝对不行!洛阳怎么能丢呢!”曹叡大叫起来。

在曹叡心中,洛阳毕竟是国都级别的城市,意义重大,若是连洛阳都丢了,曹叡心中是无法接受的。

“陛下,这也是无奈之举。南阳若丢,汉军就可以绕过潼关,直扑洛阳。按照我们目前的兵力,不足以同时防守襄城与洛阳两地。襄城乃是颖川与汝南的门户,当年太祖就曾经凭借着襄城抵挡宛城张绣,若是襄城丢失,敌人便可以直取汝南与颖川。相比较起来,丢了洛阳,也只是丢了半个司隶而已。毕竟这黄河以北的司隶地区,还在我手,权衡利弊之下,臣倒是觉得司马太尉保颖川弃洛阳做的很对。”徐庶开口说道。

曹叡点了点头,突然间想起,司马懿在奏折中提到过,可以将北面的幽州兵团调回中原,抵挡汉军。

自从曹操一统北方以后,始终在北方幽并二州驻扎了十几万大军。这十几万人马主要是防备北方的鲜卑、乌丸和高句丽等族。无论是曹操或者是曹丕,都未曾调动过这十几万幽州兵团,哪怕是当日曹操赤壁之战战败,又或者曹丕丢了雍州,都未曾调动幽州的人马。

这十几万人,当然其中绝大多数的还是屯田兵,不过若是将这些人调集到洛阳,足可以抵挡汉军的进攻。就算是只调集两三万人,也足以与汉军周旋。

“陛下,万万不可!北方异族素有异心,若是得知我大军被掉回,进攻幽并两州,该如何是好?”徐庶急忙阻止。

“先生,如今鲜卑早已经元气大伤,高句丽则被公孙康打到了东北方去。唯有乌丸,会威胁到幽州,朕调集一部分人马回洛阳,应该没有问题吧!”

“陛下,您难道忘了臣说过的那个‘东北王’不成?北地之人极耐苦寒,公孙家带甲十万,当年公孙父子北抗乌丸,东侵高句丽,并且占领了高句丽的王都,可见公孙一族这十万人马绝非泛泛之辈。若是公孙家真的有了反心,而我幽州大军又被调走的话。幽州危矣!当年太祖与先帝在时,无论中原战况多么危机,都未曾调动幽州大军,很多的成分,都是为了防备公孙家。”

徐庶说到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