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5页)
搪瓷缸子到塑料脸盆,还有那漏了底的烧水壶,杂七杂八的摆满了一屋子,在门口的地方居然还堆了几个痰盂。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父子俩将被裹放到床上之后,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杂乱无章的物品被一一归类,分别放到了外屋和院子里。
足足忙活了四五个小时,才算是将里外两间屋子都打扫干净了,父子俩又开始擦洗里屋的床铺来,这可是日后睡觉的地方。
“咦?爸,你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啊?”
叶天端着盘水正在擦洗那张大床的时候,忽然发现,在床底堆了许多破旧不堪的书籍,里面有一个卷轴,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卷轴的横长大约在六十公分,中间有一个木头轴承,两头的轴杆十分的圆润,像是经常被人把玩抚摸,和老道所说的包浆倒是有几分相似。
听到儿子的喊声,叶东平走了过来,从叶天手里接过卷轴打量了一番,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这……应该是幅字画吧?”
虽然跟着老道恶补了几天古玩字画的知识,不过很显然,这父子俩火候还差得远。
如果放在行家眼里,一眼就能认出,这绝对是幅画,而不是字,原因很简单,一般字的条幅,是没有这么大尺寸的。
叶天抢过父亲手中的卷轴,说道:“打开看看不就行了吗?”
“哎,你小心点,说不定就是古董呢……”
看到儿子毛手毛脚的样子,叶东平把卷轴又拿了回来,想了一下之后,走到床边,把卷轴放在了床上。
不知道是不是保管不善的原因,在卷轴的边上,有些虫蛀的痕迹,叶东平拉开绑着卷轴的丝线,很小心的将其平铺在了床上。
卷轴打开一半,叶东平就愣住了,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画,色泽有些沉暗,触手摸在画上,却不是纸质的,而是有一种绢丝的感觉。
“这个……是绢本画,应该是幅古画了……”
叶东平把从老道那里得来的知识说了出来,也算是现学现卖了,接着他打开这幅古画的动作,又轻柔了几分。
老道曾经说过,由于纸质字画难以保存,所以古代画家作画的时候,喜欢将其作品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这种作品也被称之为绢本。;
字画的保存是古董里最困难的,本身要防腐防虫,再加上天灾**,古代流传下来的字画,几乎是十不存一,所以只要是绢本字画,那都是弥足珍贵的。
将整个卷轴打开后,画面跃然眼前,这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画的背景是一座怪石嶙峋的高山,在山脚下有一颗青松,溪水从松树边流过,两个头戴方巾的文人,正端坐在树下对弈。
整幅画笔墨苍劲淋漓,于粗简中见叠叠层次和韵味,磅礴大气的山体绘画中,又见清雅素淡和温润秀劲,饶是叶东平和叶天这两个半吊子鉴定师,也看的心旷神怡。
“是幅对弈图,叶天,你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字?”
在画的右上角,有好几个印章和几行小字,不过都是篆文书写的,叶东平虽然是早年的大学生,但是对篆字却是一窍不通,只能求助于儿子了。
“爸,这字写的是:嘉靖甲寅春二月既望西窗写之也,上面的印是个叫文征明的,下面这个题跋写的是:位园主人王世贞识,印章上刻的是“元美”二字……”
这些篆体字自然难不倒叶天,经过一番辨认后,他很快就将其用简体字写到了本子上,递给了叶东平。
“文征明的画?这可是好东西啊,封况也不知道从哪搞来的,一点不知道爱惜……”在本子上看了一眼后,叶东平眼睛一亮。
文征明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