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宝钗在家中一向是主心骨。薛姨妈向来是个没主意的,而那薛蟠又是个愣头青,因而宝钗在家中很有话语权,说的话薛姨妈俱能听得进去。

在经过一次长谈之后,母女俩直到三更才更衣睡下。这一夜之后,薛家变风向了。薛家本在京城就有宅子,不过是来时被王夫人挽留在住在贾府里。如今薛宝钗再次掌握了薛姨妈的心理,将宝玉的陋习和贾府的隐患都说了一遍,薛姨妈再傻也不会白白被人利用了。

于是不过几日功夫,薛姨妈便向王夫人告辞,说要家去正经为薛蟠说门亲事。王夫人还极力挽留,只说接来府里就是了,何苦还要到外头住。

薛姨妈冷笑一声道:“在贾府迎亲,那到底是贾府的少爷成亲,还是薛家的少爷成亲?如此一来,哪里还有好人家肯嫁了过来,虽我们不过是商贾之家,但好歹也是皇商。不求个大门大户,但也是要娶一门读书人家的闺女进门的。若是连媳妇都是个不知事的,日后还有什么奔头?想来我若还在府里打扰,连蟠儿的亲事都没法说道了。我们家又不曾败落,如何就要沦落到在亲戚家成婚的道理了?”

王夫人忙劝道:“妹妹多心了,我并不是这个道理,想来那成亲也是要花不少银子的,如今回了家去,还要另外收拾,还要采买下人,少不得要浪费银子。荣国府又是侯府,难道还不比商贾之家更有面子?”

薛姨妈一听这话恼了起来:“我便是商贾之家,我也不缺银子花。姐姐也不必劝我,我定是要家去的。日后得了闲再来找姐姐,姐姐若有事也只管去家里找我,这又有何不可。”

王夫人怕做的太过,反惹了妹妹嫌弃,只得好生好气的赔不是,又说自己会帮忙相看有哪家的姑娘适合薛蟠,必会上心帮她留意。

薛姨妈忙道:“姐姐的好意我心领了,虽我平日很没个主意,但看人我还是懂的,便不劳烦姐姐了。”

薛姨妈走后,王夫人很是不解,不知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妹妹。难道是她近日巴结黛玉的行为太过明显,让妹妹看了出来?万一日后玉儿嫁进来的事儿黄了,岂不是宝钗这边也丢了?

王夫人一惊,马上警觉起来,忙叫人扶了,去了贾母那儿。

本来在书中,王夫人与贾母两人是对立的,一个希望黛玉嫁进来,一个希望宝钗嫁进来,为了这个,两人没少背地里出招,可最后还是王夫人更胜一筹,顺利的娶到了宝钗这个儿媳妇。

可如今,黛玉与书中不同,又远着宝玉不与他相处。这人哪,得不到的永远就是最好的,王夫人见黛玉瞧不上她儿子了,又觉得不甘心,只觉得非要把这个儿媳妇娶到手里不可。因此现下王夫人不但没与贾母唱对台戏,反倒时时刻刻找贾母拿主意。

这宝钗做备胎,是王夫人提出的,但贾母也默许了。她也看出玉儿对宝玉很是不喜,又觉得那宝钗温文尔雅八面玲珑,为人处事最是宽厚大方的,虽出身低了点,但见识能耐倒也不差。

因而这两人就一边巴着黛玉,一边哄着宝钗,当那薛姨妈松口愿意试着将宝钗和宝玉配对时,就有了那金玉良缘一说,又马上被府里的小丫鬟们传的风言风语。

宝钗本想着母亲替她找的,必然不会很差,又觉得宝玉之前几年不过是小孩心性,长大了就能好起来。可谁知这看了几年,宝玉竟还如以前一般浑浑噩噩,甚至更甚。以前还是孩童时,不过是吃人嘴上的胭脂,调戏几句。如今与袭人行过礼以后,更是越发的放肆,他那屋里的丫鬟,没几个是不陪他睡的了。这样的人,就算身份再高,她也不能嫁了过去,不然日后就是以泪洗面独守空房的下场了。

再者说,宝钗与黛玉走的最近,自然也听黛玉说了不少的事儿,尤其是这次黛玉回贾府后,跟她说了贾府找林家借钱一事,让宝钗心中敲了警钟。她隐约记着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