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 (第2/5页)

达四万一千吨

也就是说,“俾斯麦”级在建成的时候,比初始设计增中了百分之十二

问题是,“俾斯麦”级的舰体结构根本就没有在后期设计中做太大的改动,毕竟这么做的话会导致设计工作量成倍增长,从而使设计时间大幅度延长,而帝国海军根本不可能等上几年再建造快战列舰

由此就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俾斯麦”级的储备浮力严重偏低

在建成之后,这个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即在试航的时候,如果达到满载排水量,其干舷高度比海军的最低要求还低了一米多,造成舰面严重上浪,对四座主炮炮塔、特别是设置在水平甲板上的两座炮塔的影响非常严重

按理说,应该为“俾斯麦”级减重

问题是,帝国海军不但没有为“俾斯麦”级减重,反而在其正式服役之后的几次大改与大修中大幅度增加了其排水量比如,增加了一层厚度为五十毫米的露天甲板,导致排水量增加了一千多吨又比如,增加了数十门高射炮,导致排水量增加了数百吨结果就是,“俾斯麦”号在出海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装满所有油舱,其最大续航力由最初的八千五百海里锐减到了六千海里以内

通过减少载油量,能够降低排水量

只是,减少载油量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主要就是,油舱都在水线以下,而增加的重量全在水线以上

说得简单一些,“俾斯麦”号的稳定性很不理想

可以说,严重载、以及稳定性不佳,才是“俾斯麦”号在弹药库大爆炸之后迅沉没的罪魁祸首

战后,有人用计算机做了模拟试验,得出的结论时,“俾斯麦”号在设得兰海战中的抗沉性能极为糟糕,只要有两个主要水密舱段进水、以及抽水设备遭到破坏,就算舰体没有断裂也肯定会沉没

显然,那枚由美舰打出的炮弹,只是引发了这些问题

当然,也必须承认,美舰的运气非常好,不但选中了一枚最好的穿甲弹,而且正好命中了“俾斯麦”号的要害

“俾斯麦”号战沉,不但导致斯佩等两千多名官兵阵亡,还导致公海舰队失去指挥

虽然按照规矩,此时将由“提尔皮茨”号的舰长舍尔上校其祖父就是帝国海军的舍尔上将指挥舰队作战,但是在慌乱之中,舍尔上校并没有立即接过指挥权,而且其他舰长也没有反应过来

此时,“提尔皮茨”号的处境也极为凶险

在之前的十分钟里,“提尔皮茨”号已经挨了三枚十六英寸穿甲弹,虽然只有一枚穿甲弹命中了要害部位,而且没有造成致命损伤,但是该舰已经失去了一座主炮炮塔,右侧的副炮全部丧失了战斗力

所幸的是,“提尔皮茨”号没有浪费这个机会

在此期间,“提尔皮茨”号至少命中了“印第安纳”号七次,而且至少有三次击中了该舰的要害部位事实上,也正是“提尔皮茨”号的凶猛火力,让“印第安纳”号提前把炮口转移了过来

重要的是,“提尔皮茨”号舰体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动力系统也没有受损

也就是说,如果舍尔上校下达撤退命令,至少“提尔皮茨”号能够逃走,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也有机会逃走

问题是,舍尔上校没有及时下达撤退命令(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三百一十章 勇猛精神

舍尔的迟疑,使“提尔皮茨”号步入了“俾斯麦”号的后尘

“俾斯麦”号突然爆炸沉没,即让美舰上的官兵万分震惊,也极大的激励了美军官兵的士气与斗志

在“俾斯麦”号沉没后大约三分钟,两艘美舰的炮口都对准了一万三千米外的“提尔皮茨”号此时的“提尔皮茨”号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