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3/4页)
诺”。
三
日本人把汪精卫看做蚯蚓,只是形似,但我认为也许戏子是他最好的漫像,因为我们曾看他一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模样,但背后的隐曲,还是鲁迅先生眼睛毒,在日本侵略的当头,汪精卫是起劲吆喝:和比战好。但我们不是不要和,但卑躬屈膝、丧权辱国的和不要也罢,鲁迅活画出当时汪精卫的形象: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汪精卫:龙种抑或跳蚤(6)
“……出场的不是老旦,却是花旦了,而且还不是平常的花旦,而是海派戏广告上所说的‘玩笑旦’。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他(她)要会媚笑,又要会撒泼,要会打情骂俏,又要会油腔滑调。总之,这是花旦而兼小丑的角色。不知道是时世造英雄(说‘美人’要妥当些),还是美人儿多年阅历的结果,练出了这一套拿手好戏?美人儿说‘多年’,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她早已从窑姐儿升任了老鸨婆;然而她丰韵犹存,虽在卖人,还兼自卖。自卖容易,而卖人就难些。……
现在的压轴戏是要似战似和,又战又和,不降不守,亦降亦守———这是多么难做的戏。……其实能够简单地双手捧着“‘天下’去‘与人’,倒也不为难了。问题就在于不能如此。所以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哭啼啼,而又刁声浪气的诉苦说:我不入火坑,谁入火坑?然而娼妓说自己落在火坑里,还是想人家去救她出来;而老鸨婆哭火坑,却未必有人相信她,何况她已经申明:她是敞开了怀抱,准备把一切人都拖进火坑的。”
其实鲁迅在《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中写的山羊也可以看做汪精卫的模型,山羊比胡羊更聪明,它有率领羊群的本事:它走,羊群中所有的羊都跟着走;它停,羊群中所有的羊也都跟着停下。所以牧人家都养几只这样的山羊,把它当做胡羊们的领导,而不把它杀掉。有一次,鲁迅看到了一群胡羊的前面,有一只山羊,它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是“知识阶级的徽章”。鲁迅既画出了山羊不同于胡羊的特征——聪明和有知识,又寄予着一种深刻的思想。
鲁迅说,在牧人的驱赶下,跟着这种山羊后面的胡羊们,凝着柔顺有余的眼色,跟定山羊匆匆地奔赴它们的前程。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蒋介石在庐山表示“战端一开,只有打到底”的决心。就当时中日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中国方面是迫不得已而抵抗,即所谓“应战而不是求战”。战争的惨烈,远远超出一般人之想像,每小时的伤亡人数以千计。但中国军队在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屈辱、不投降的英勇气概,却为日本人所不曾料到。然而抵抗至山穷水尽之时,尤其在一九三八年夏秋之际,国土精华尽失,真已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绝境……此仗如何打得下去?
于是在国内和日本政界,开始有和与战两种声音出现。蒋介石也并非不想和,他曾要德国大使陶德曼调停中日事端,蒋在庐山同时还表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蒋在七月十九日日记中写道:“政府对和谈表示决心,此其时矣。人以为危,我以为安。立意既定,无论安危成败,在所不计……”
但是日本拒绝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政府谈判,就在这个时候,一向以对日低调的汪精卫登场了,或许汪的侥幸心理与后来法国傀儡元首皮埃尔。赖伐尔有其相似之处:“要是我的政策成功了,把法国所有的石头用来为我建立塑像恐怕都嫌不够用;要是我的政策失败了,我就会被绞死……”赖伐尔后来是以叛国罪被绞死的,汪精卫没有被绞死,但最终焚骨扬灰。其实叛国后的汪精卫内心始终惶惶不可终日,他知道末日审判会到来,他因此告诫自己的儿子:“你一定要有应付这个日子到来的勇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