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部分 (第2/5页)

诸葛亮这才松了口气,摆手道:“你们连夜赶工,尽快挖好吧,至于那死的人,从后门抬出去埋了,休要惊动了旁人。”

“小的明白。”家仆一拱手,退了下去。

诸葛亮轻摇着羽扇,嘴角掠起了一丝诡秘的冷笑。

……

三天后。

御帐之中,众人情绪振奋,一股胜利在望的气氛,弥漫于帐中。

这振奋的情绪,皆来自于曹仁的一封密信。

就在昨晚时分,曹仁派人秘密的出城,送来了一封亲笔信,声称他愿献城归降。

曹仁在信中称,鉴于诸葛亮对他的防范很严,他无法独掌局面,故而约定在明晚偷开南门,请颜良发兵从南门攻入,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邺城。

众将们都知道,曹仁是邺城汉军中,继诸葛亮之后的第二号人物,曹仁若是愿降,邺城的攻陷将近在眼前。

诸将们多存乐观,而颜良,却是一派平静,没有丁点的兴奋。

“文和,你曾和曹仁共事过,你觉得他会归降于朕吗?”颜良将目光转向了贾诩。

贾诩捋着白须,沉思了片刻,说道:“恕老臣直言,陛下逼死了曹操,杀死了曹丕,灭了曹氏一族,以老臣对曹仁的了解,此人绝无可能归降陛下。”

贾诩否定了曹仁归降的可能,而以贾诩的智谋和他曾经的身份,他的话自然是极有说服了。

众将乐观的情绪,立时因贾诩这一番话,大打了折扣。

“曹仁若非投降,那这投降之书,又是怎么一回事?”老将黄忠质疑道。

贾诩淡淡道:“依老朽看,曹仁这多半是撑不下去,想要弃城突围,至于这封求降信,应该只是声东击西,迷惑我们的诈降计而已。”

一语点醒,众人恍然大悟。

而颜良却依旧冷静,显然,贾诩的推测,正暗合他的心思。

“文和言之有理,依臣之见,曹仁假意献南门归降,无非是想诱使我们调集重兵于南门,而他便可趁机从其余三门突围。”庞统也赞成贾诩的判断,进一步揭穿了曹仁的把戏。

诸位绝顶智囊之言,已是将迷雾拨开,让所有人都看清了诸葛亮和曹仁的真正目的。

颜良沉思了片刻,冷笑道:“回复曹仁,朕愿意接受他的归降,告诉他,朕明晚会将重兵尽集于南门,让他尽管放心大胆的实施他的诡计吧。”

识破了诸葛亮和曹仁的阴谋,颜良已决定给他们来个将计就计。

于是,庞统便代颜良向曹仁的使者回复,颜良接受他的求降,将于明晚尽集重兵,于南门接应他。

诸般准备就绪,一天的时间转眼即过,不觉已是次日入夜。

诸路楚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的聚集向了邺城东营,当深夜已至时,东营集结的兵力,已经达到五万之众。

根据庞统等谋士的分划,诸葛亮既然玩得是声东击西之计,那么他所选的突围方向,就当是除了南门之外的其余三门。

北门方向虽距刘备最近,且围军之外,还有驻于临水的文丑所部六万大军,汉军多半不会选择此方向突围。

至于西门方向,虽可突破重围,逃往上党一线,但却要穿越太行山,行路艰难,理论上诸葛亮也不会选此处突围。

如此,就只余下了东门。

诸葛亮和曹仁若能突破东围,向东便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张飞的防区,他们从此处突围的可能性最大。

诸般考虑之下,谋士们认为汉军的真正突围方向,必然位于东门一线。

颜良遂调集五万精锐,他相信,以五万的兵马,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足以挡下不足两万的汉军。

夜色已深,距离曹仁约定的“归降”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