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4页)

日就完成了,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从这一情况来看,高鄂是在一个稿子的基础上整理加工的说法是可信的。但是,这个稿子是不是曹雪芹的稿子,到底是谁所补,已经不得而知了。

俞平伯的学生和助手王佩璋说:“我认为后四十回绝大部分都不是高鄂作的。所以不能因为高鄂之中举人、进士,做御史而菲薄整个后四十回;但后四十回买来的稿子很乱,经过高鄂整理的,在这整理的过程中,他可能加进去了一些东西。……与他的功名利禄思想相称的。这些东西与买来的稿子混在一起,给红楼梦后四十回带来了芜累。我颇疑宝玉中举,贾家复兴的一些文字是高鄂后加的,因为从第九十六回至一百十七回并没写宝玉上学,也没有暗示宝玉中举的文字,而这一段正是宝黛的悲剧,宁荣破败的一连串事变的紧张场面。

王佩璋通过程甲本、程乙本的对比还得出了一个结论,高鄂对后四十回很多地方都没有弄懂。如果后四十回都是他写的话,就一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举了几个例子。其一是第九十回“宝蟾送酒”情节中的一句话。程甲本是:

宝蟾方才要走,又到门口向外看看,回过头来向薛蟾一笑。

这里“薛蟾”应该是薛蝌。但到了程乙本里,却改成了“宝蟾”,将意思弄反了,成了薛蝌*宝蟾了。

第二个例子。第一0一回,凤姐在大观园里见鬼后回到家里,程甲本是:

贾琏已回来了,只见他脸上神色更变,不似往常。

到了程乙本这句话被改为:

贾琏已回来,凤姐见他脸上神色更变,不似往常。

成了贾琏见鬼了。

至于后四十回的续书者是否看到了曹雪芹的几十回后的某些残稿,而依据这些材料续写的,我想,这可能是有的。后四十回使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发展得很合理自然(宝玉中举、贾家复兴除外),可能是有依据的。”“后四十回的绝大部分,如宝黛悲剧、宁府破败都不是高鄂续的,而是程伟元买来的别人的续作;但宝玉中举、贾家复兴可能是高鄂加进去的。所以不能混为一谈,应该分别视之,宝玉中举是不好的,但不能因批判宝玉中举同时也否定了宝黛悲剧。”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新发现的材料表明,程伟元只是一个幕僚和一个放浪形骸的*文人,一生布衣;高鄂中过进士,但官做得不大,是个情趣格调都不高的人物。凭他们的学识和财力都不大可能来编辑并出版《红楼梦》这本巨著的。所以有人怀疑在《红楼梦》的编辑、刊印过程中,程伟元、高鄂都只不过是傀垒。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说:“为什么早已出现的一个‘真本’续书(即续阅微草堂笔记所载之本)以及可能还有过的别种续书,它们都未能流传,而只有高续大行其道?为什么曹雪芹、脂砚斋都不敢正式署名,而高鄂却毫无避忌地落下款,还盖上了‘臣鄂’这样的正式官印图章?为什么在封建集团对《红楼梦》大加怒骂的时候,高鄂却偏偏要表明‘此书久经名公巨卿鉴赏’?这一连串的疑团,使我逐步达到一个认识:高鄂这续书,是有后台授意的,是有政治目的的,所以他才胆敢那样全无遮掩地‘面世’。”

那么,这个后台是谁呢?周汝昌认为是乾隆和和坤。他认为,《红楼梦》的种种异端思想使清朝统治都极为痛恨,但由于它以各种抄本的形式广泛流传,“删削不完”,唯一的办法就是偷梁换柱。清末蒋瑞藻《小说考证拾遗》引赵烈文《能静居笔记》:“……曹雪芹《红楼梦》,高庙(乾隆)末年,和坤以呈上,然不知所指。……”《万松山房丛书》中的《饮水诗词集》中载:“余往尝见《石头记》旧版,不止一百二十回,事迹较多于今本,其所著者,荣宁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