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第1/2页)
也有比較大的榨油坊購買了榨油機後,打算找木匠進行仿製,最終卻發現這樣做並不划算,首先是浪費時間,其次是花費並不低。
華夏機器廠的榨油機雖然也有接近五成的毛利,不過憑藉華夏社的關係,華夏工場的物料費本身就比較便宜,再有機器加工和標準化管理,物料的耗費也被嚴格控制,這都是榨油坊找木匠來做無法做到的。
藉助木工車床的作用,華夏機器廠安排普通力工協助木匠做活,效率高、費用低,分攤到每台機器上的人工成本也很低。
而榨油坊雇用木匠作短工,雖然工錢也不算高,但要比普通的長工高出許多,加上需要耗費更多的工時,算下來並不少花錢。
更重要的是華夏機器廠的產品都是經過不斷試驗、改進,精確設計,嚴格驗證的,其質量、性能都要比普通木匠的紡織品好出很多。
依靠這些優勢,華夏機器廠逐漸占領了京城新式榨油機的大部分市場,並且開始輻射直隸地區,並向山東、河南、山西、南直隸等地發賣,引發了一個銷售。
李彥用榨油機的利潤,在南城外的郊區購置了一片田地和田莊,將宅院改造成為生產基地,並繼續擴建廠房。
由於要照顧城內的生意,特別是華夏社的事務,進出城不是很方便,便將原來在城南的宅子作為研究基地,一些還沒有投入生產的新產品,多數是在這樣做研究、試驗。
解決了基本結構問題,腳踏式紡車可以增加到八個紡錘,繼續增加到十個、十二個,甚至十六個在機械構造上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這種紡車也需要人操作,松江的腳踏式紡車之所以只有三個紡錘,其它地方的手搖式紡車只有一個紡錘,很大程度上時因為人工只能控制一到三根棉紗。
李彥對手工紡紗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細分從棉花到棉紗成形的所有細節,發現關鍵問題並不在於腳踏式或其它形式的傳動結構,也不在於錠子是否直立,事實上在紡麻的機器上已經有直立的錠子,甚至也不在於錠子的多少。
關鍵的問題在於從棉條到棉紗,這裡有個抽、捻的動作。
也就是說,通常紡紗是一手搖紗車,一手拿著棉條,還要用手捻動。
紡紗車能有幾個紡錠,就受到人手的操作能力限制,所以松江最好的紡車也只是三隻錠子,因為人的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正好夾住三根棉條。
要實現多錠紡織,就必須解決手夾棉條以及棉紗的牽引和捻卷,這才是多錠紡紗機的關鍵之處。
就這個角度來說,李彥甚至不認為多錠紡車與紡錠的豎直有何關係,至少他現在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麼哈格里夫斯看到倒下的紡車,會想到多錠紡紗車
或許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傢伙與以前的李彥一樣,也是對紡紗一竅不通,歪打正著。
或許與哈格里夫斯一樣,李彥在仔細研究過以後,也成功解決了牽引與捻卷的問題,也就是在紡紗車上加一個夾住棉條的結構。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百零四回 欲練兵
帶有羅拉的多錠紡紗機,可以解決棉條餵入與加捻的問題,而在新式織布機上,用繩帶動的&ldo;飛梭&rdo;代替了通常的手工&ldo;擲梭&rdo;,這幾乎是織布過程最有技術含量的環節。
此外,沿用雙輥結構的軋棉機也進行了局部優化,有了這樣一套機器,基本上可使得紡織的效率大為提高,與熟練的紡織女工相比,優勢明顯。
不過與女工手工紡織一樣,這套機器在紡紗時也容易斷開,織出的布匹質地蓬鬆,精細程度也不如南方。
&ldo;都說南方人手巧,北方人這方面可不行,&rdo;汪文言原本身為小吏,也曾見過紡紗車、織布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