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第1/2页)
車輛的技術突破倒是不多,主要是承接廣寧的軍需,因為華夏機器廠能夠四輪馬車,業務上有些重複。車輛廠目前的定位還是生產軍用地車輛,華夏機器廠的馬車技術,暫時還不具備轉讓的可能。
造船的生產周期比較長,雖然招募了一些福建的造船工匠,對完善天津造船廠的造船技術很有幫助,不過想要突破。或者是造出更多地船艦,都是短時期無法達成的,李彥已經讓人在南方尋找更多的造船工,以及更好的造船技術,起碼要將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那種遠洋船的技術弄過來,造出性能更為卓越的炮船。
除了津灤的工廠,在遼南已經逐步建立起近乎完整的工業布局,其中比較重要的除了軍器製造系統,逐步建立地遼南精工坊、機器廠。還有就是比灤州的規模更大的水泥廠,隨著金州城地完工,復州城只是簡單的修繕。金州幾座水泥廠陸續都投產以後,金州的水泥已經開始賣往登萊,以及山東半島各地。
還有比較重要的就是大連灣、旅順口、金州灣的三處鹽場,以後可能還會在復州灣建鹽場,採用水泥澆築的鹽場,可以將曬鹽、煮鹽的工藝大為簡化,在大連灣試產以後,鹽場已經設計出合用的曬鹽場,打算在幾處推廣。
水泥曬鹽場的曬鹽效率以及質量都是土法曬鹽、煮鹽所不能比地。幾處鹽場供給遼南使用綽綽有餘,但是要擴大銷路,還必須賣到其他地方才是。
李彥以補貼遼南軍餉為由,申請由遼南發鹽引,通過鹽商賣往內地,朝廷也巴不得能夠減少餉銀的支出,最終同意了這個申請,在遼南設鹽政轉運司,李彥推薦申湛然做了轉運使。不過實際運作還是後勤部在管理,申湛然還是參謀部的贊畫,並不管鹽政上的事情,這不過是做給朝廷看的樣子而已,也是防備朝廷安插別的人進來。
朝廷暫時倒是沒有這個想法,畢竟誰也不知道金州的海鹽產量有多大,鄭書粗略估計,要是幾處鹽場全部改建成新式水泥鹽場的話,那麼遼南的海鹽產量。可能會趕上長蘆鹽轉運司地總產量。僅次於兩淮。
倒是遼南鹽的銷售通道,遠不及兩淮和長蘆鹽場那般通暢。還要有個發展的過程。
隨著產業重心的轉移,李彥將設在京城的華夏社交給石柱國打理,並照看內地的一些產業,將鄭書調到金州,負責後勤、生產方面的事情。
在兵備道衙署,遼南軍政聯席會議中,除了後勤部、生產部,李彥還新組建了貿易部,其主要任務就是將遼南的生產的工業品賣出去,並試圖通過海貿協會,積極拓展與朝鮮、日本地轉口貿易,使旅順港和皮島將成為海貿中轉之地。
以遼南眼下地生產能力,單純靠幾個廠子和鹽場,還無法支撐起復遼軍的供給和發展,而海貿有著登萊、天津,以及整個華夏系和海貿協會地商人作為依託,可以很快發展起來,為遼南的發展輸血。
而對北方的商人來說,他們也確實需要這樣一個平台,發展海外的貿易。
明朝晚期,具體來說在天啟元年,公元一六二一年,地理大發現已經過去一百多年,美洲已經成為英法等國的殖民地,葡萄牙、荷蘭等國的殖民者也已經在南洋建立了勢力,世界性的海上貿易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態勢在發展。
具體到明朝來說,當時在南方的福建、廣東一帶,海上貿易已經十分興盛,主要是與日本、南洋之間的海上貿易,所謂的海商也主要是閩粵一帶的海商,以及南洋的殖民者。
李彥曾向福建的海商了解過,南方的海上貿易,東西洋各占半壁江山,其中東洋主要就是指日本與明朝之間的海上貿易,這個時候的日本也實行閉關鎖國,不過來自明朝的貨物卻不受限制,發展貿易的空間很大。
遼南因為地方與資源的限制,即便是發展工業也會受到很多限制,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