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5页)

有点吃力,便小等一下。

今天的上香的人特别的多,男女老少的几乎挤满了整个院子。前面的僧人通过了一个半月形的偏门,转过生活区,来到了一个禅房前,示意他们稍等一下,他便进去了。

李墨生感到很纳闷,就坏笑着问张芬芳,“这是这么回事,好象他们对你很熟啊?”

张芬芳不苟言笑,只是示意李墨生不要说话就行。

片刻工夫,那僧人让他们进去。

进去禅房,里面有些暗,没有开灯,只是透过窗户的自然光线。

一位老年僧人盘坐在一个蒲团上,见有人来了,示意他们在他面前的黄布蒲团上坐下。

但见这位老和尚七十多岁的年纪,也许是因为常年吃素的缘故,有些偏瘦,但精神很好。手里拿着一串念珠不停的动着,抬头上下打量着李墨生,目光很慈祥。

李墨生还是隐隐的感觉有点不自在。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对佛教有什么太大的兴趣。更有近年来,媒体很多关于假僧人骗人的报道不断,使他意识里便有了和尚里的好人不多的结论。由于这种思想的先入为主,所以很多时候是戴着有色眼睛去看这些僧人的。但眼前的这位老人,却容不得他有太多的想法,便规规矩矩的坐者,静观事情的发展。

“相传唐朝的慧能法师受无祖弘忍伏法传衣后,便在深山老林中隐居了十几年。仪凤元年的时候应邀去广州的法性寺去听一位**师**。慧能走到寺门前的时候,看到两个守门的小僧人在争论,主题是门前的一面幡随风飘动的情景。一位说:是风在动,从而引起了幡的动;而另一位却说是幡在动。慧能便上前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啊!两位听后,很是惊诧不已,后来传开了,便成了禅宗历史上有名的公案:非风非幡。”老和尚说着传说中的故事,边说边用奇怪的眼神看李墨生。

张芬芳似懂非懂的听着,不时的还请教长老“什么是幡”、“什么是五祖法师”的问题,好象还挺执着的。

李墨生心里想,这有什么难的,按照科学的解释肯定是风动带动了幡动吗,干吗非得要将两个原因分开来争辩,这些和尚们真的无聊透顶了,那老慧能竟然还说是什么心动,这是哪跟哪,根本是两码事的吗。怪不得修行的僧人们几年几年的悟,消磨时间,真正的是挥霍生命如粪土。

想到这里,他便静不下心来了,东张西望的,又不好意思起身出去,便呆着无所事事,闭眼冥想着发大财的路子。

老和尚见他这个情形,也不说破,只是微微一笑。对张芬芳说“你此次来要问的事我已知道,你不用再说了。所谓因缘天注定,福祸自身修。这位施主与我佛门无缘,他的事情不是老衲所能看出来的,请便吧!”

李墨生一看人家下了逐客令,自是不再停留,率先出门而去,可是张芬芳却没有跟出来,而是又在屋中停留了很长时间,才出得门来。

回古都的路上,李墨生问张芬芳留在老和尚的房中都说了什么,她却怎么都不说,李墨生无奈只得把话题引向别的方面。

又过了几天,张芬芳打电话来,告诉李墨生人经联系好了,过来接他去见个人,而这个人能解决他目前的烦恼。

尽管已近黄昏,古都的天空却是阳光明媚的。阳光散漫的笼罩,柔若无骨,像无所事事又贪睡迟起的女人,无尽的慵懒。张芬芳开着车从绕城高速的南段下去,来到了一个高级的俱乐部,那里远离市区的嚣闹嘈杂,有几幢漂亮别墅,一个水波澹澹的湖,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划出几个网球场,场边支着一长排五采遮阳伞,伞下是白色悠闲的桌椅。太阳底下的人,每个人的脸上像涂了黄油般一样亮彩,那些有闲有钱的人的幸福生活充分体现于满溢的脂肪和裤腰带上那一堆累赘的肥肉上,所以保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