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部分 (第3/5页)

示着颜良的强大武力。

除了淮河下游,隶属于徐州的广陵郡外,整个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域,如今已尽为颜良所据,若纯论疆土,此时颜良的地盘,已堪称天下最广。

扫灭周瑜的颜良,正是要通过这场声势浩大的阅兵,来向刘备炫耀武力,使其不敢移兵南向。

而此时的刘备,正在洛阳一线与曹操对峙,大战是一触即发。

在这样一个时候,颜良当然巴不得刘备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故为了让刘备无“后顾之忧”,专心的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攻克寿春之后,颜良并没有选持继续北进。

一者三军将士大战数月,体力已尽极限,二来严冬将至,颜良的士兵大部分是南人,不适于北方的寒冷。

故此,种种考虑之后,在阅兵结束之后,颜良开始逐步的撤兵南归,最终,只留吕蒙、凌统以及张辽,两万兵马,驻所于寿春一线。

这样一来,加上许都一线的徐庶等部,颜良布署于北方的军队,已接近四万之众。

是年冬,颜良班师南归应天。

回往应天的颜良,一面大赏功臣,一面用庞统之计,开始着手解决山越问题。

根据庞统的详细分析,山越之所以屡屡反叛,却难以剿灭,就是因为他们每每反叛之后,就逃入深山老林之中,官军因此便无法深入进剿灭。

而逃往山中的山越人,则养精蓄锐,一旦时机到来,马上又出山复叛,周而复始,才致久患难除。

尽管山越人有此优势,但庞统却敏锐的看出,山越人还有着致命的缺陷。

这个缺陷,便是山越人技术落后,本身不会生产铁器、衣料等物,至于盐这等生活必需品,他们更不能生产,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用山中的狩猎之物,来同山外的汉人进行交换。

这也就是说,山越人其实并不俱备自给自足的能力。

于是,颜良便根据庞统的建议,宣布严禁汉人与山越人进行贸易往来,凡有人敢私下与山越人做生意,一旦查出,必严惩不怠。

下达禁令的同时,颜良又命陆逊、朱桓等将,以总计经近三万多的兵力,分据丹阳、鄱阳等地的各处山口险要,以武力断绝山越人与外界的联系。

颜良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山越人困在山中,让他们无盐无铁无衣,用这种残酷的方法,来逼迫山越人出山归降。

熟知历史的颜良自然知道,历史上的诸葛恪,正是用这种方法,逼降了数十万山越人,为东吴大大地增强了实力。

只可惜,孙权想到用诸葛恪之计时,为时已晚,而颜良有庞统,便可抢得先机,尽早的对山越问题采取此合适的计策。

计策虽然已出,但山越人毕竟有近二十余万之众,想要困死他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需耗以时日。

而就在处置山越问题的同时,颜良还有另外一个重用之事,需要他亲自去处置。

这件事,便是关于周瑜的处置。(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五章 现在服软,晚了!

应天城,大牢。

颜良背负着手,缓缓步入那阴森潮湿的大牢,穿越一道道昏暗的走廊,来到了大牢的最深处。

牢门吱呀呀的被打开,颜良看到的,是背靠着墙壁,闭目养神的周瑜。

曾经的江东美周郎,如今却披头散发,衣衫褴褛,委靡黯然的坐在那里,何等的失魂落魄。

比起被扔进猪圈的孙权,颜良给周瑜的待遇已经算是不错,正是周瑜那敢于自杀的勇气,为他自己赢得了颜良这些许的尊重。

听得有人进来,周瑜睁开眼来,抬头斜瞟了一眼。

当他认出是颜良之时,灰头土脸的脸庞上,掠过几分意外,似乎他对颜良的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