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4页)
李白直到如今。长年累月耳濡目染,加之天性聪惠,很识得一些字。丹砂本有正经事儿禀告,瞧了李白一副不依不饶的神色,不禁使起气来,把递过来的书卷随手塞给身旁的青阿姑娘,转身只一掠,便已到了院门前。青阿有意再逗一逗李白,于是瞧也没瞧,便把那书扔回李白怀里。李白才待发作,却又转念忍了,只是叹了口气,“嗨嗨嗨”一阵傻笑。随后把他俩唤到跟前,把书上说的那个段子一一道来——
这是一小段寓言。
这寓言说的,是西周时一个叫纪渻子的人。这人特别善养斗鸡,远近闻名。那时的周宣王酷爱斗鸡,于是就把他召进宫来,专门替周宣王一个人养斗鸡。光阴如梭,一转眼间便过了十来天。这宣王见还没纪渻子的消息,有点儿急了,派人把他找来,问他那斗鸡养成了么没。纪渻子道:
“还没哪。我养的那只大公鸡,瞧去总是一副昂头卖狠的模样,恃气而骄,其实还虚得慌。”
过了有十天吧,周宣王熬不过,又把纪渻子找来,劈头就问起这事。
纪渻子答道:
“还没哪。因为那鸡还沉不住气,一瞧见别的斗鸡就狼似地猛扑过去斗将起来。——它是不懂得‘后发制人’的道理,终究不是好的斗鸡。”
周宣王将信将疑、一笑了之。一晃又过了十几天,宣王等得不耐烦了。这回,他差人去问,口气很是不恭。纪渻子赔了笑解释道:
“还没哪。请再等一等。那鸡啊,至今一瞧见它的同类,还有点儿逼人的气势。凡是好的斗鸡,都不能有一丁点儿戾气、骄气和凌人的盛气。这三种气,都是孬气。一旦染上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有胸怀一腔浩然正气,才能宠辱不惊、克敌制胜。所以呀,我是还要磨磨它的性子。”
周宣王听回来的人这一番禀告,哭笑不得。有好一阵子,他简直就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眼前还晕乎乎的。他想,要说是那人儿耍弄他吧,谅他也没这胆子。可也没听说过有人是这么养鸡的呀。好在宫里让他费心劳神的事儿还不少,这一天总算熬过去了。就这般过了十来天,周宣王又想起斗鸡的事儿。这回,他遣人找来纪渻子,装模作样地笑着问起这事,准备一旦眼前的老小子再托辞讹他,便要叫他好看。不料这回纪渻子脸有得色地道:
“恭喜大王。您那鸡总算是养成啦!如今那只大公鸡进了斗鸡圈,瞧了那些个朝它虎视眈眈直叫唤而来的斗鸡,已能稳住神,一动不动。瞧去就象是一只木头雕出来的鸡儿。只是到了今儿,这只大公鸡,才算是修炼到家、功德圆满啦。——那些个冲它而来的斗鸡,才闹得欢;一瞧见了它,便傻了眼,象吃了瘟药似的一声不吭,全掉头而去啦!”
丹砂是愈听愈觉得有趣,还想听他说下去。不料李白却就此打住,把个眼儿闭了起来。丹砂见状,忙道:
“完了?!”
李白道:
“完了。”
56.太极
丹砂起先还以为是李白在逗他玩儿。可瞧了瞧李白,又不象是在逗乐。仔细一回味,才觉得这故事无论是对李白还是对他,实在是有一股不同寻常的深长意味。于是释然,起身给李白跟前的茶壶添水。
那青阿姑娘见状站起身来、朝外便走。她一边走,一边扭头一脸坏笑地瞧着李白。这下倒把丹砂逗得“呵呵”直乐。
这一闹,李白睡意全无。于是他在炕里席地而坐,如老僧入定,静静地呼吸吐纳、守死腹中那一股真气。
刚交三更,李白便起身了。
他嗽洗一过,先是兑了点儿凉开水,一口气灌了三杯温开水;又吩咐丹砂沏了一大壶绿茶。随后来到后院、褪去棉袍,把恩师“赵征君”蕤教给他的三十七势“太极长拳”,一势势地操练了一遍。——这套拳,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