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通里穴 (第1/1页)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一路上风景如画,我满心欢喜地蹦蹦跳跳着。
忽然,前方出现了一位神色焦虑的路人,他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只见他满脸愁苦地说道:“好心人啊,帮帮我。我这几日不知怎的,舌头伸缩极为不畅,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含糊不清,实在是痛苦不堪。”
太爷爷听闻,神色从容,让他坐下,开始为其诊断。太爷爷仔细观察他的面色,又为他号了脉,而后说道:“你这是心经气血不畅所致。”
接着,太爷爷指着他手腕内侧说道:“此处有一穴位,名为通里穴,乃是手少阴心经之络穴,位于腕横纹上 1 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此穴能疏通心经气血,宁心安神,对于你这病症,正有奇效。”
说罢,太爷爷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准确地刺入通里穴。片刻之后,起针。那路人试着活动舌头,惊喜地发现舌头伸缩自如了许多,说话也流利了不少。
路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太爷爷微笑着摆摆手,说道:“通里穴的功效可不单单如此。它还能治疗心悸、怔忡,对于失眠多梦也有一定的疗效。只要是心经气血不畅引发的病症,通过针刺通里穴,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我在一旁听得入神,心中对太爷爷的医术钦佩不已。这次奇妙的经历,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继续前行的路上,我仿佛看到了中医智慧的光芒,在太爷爷的身上闪耀,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后来听太爷爷给我讲这通里穴,“通”,意味着通畅、通顺,是对顺遂无阻碍状态的描述;“里”,可理解为内里、深处,指向人体的脏腑经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象征着和谐、有序,如同天地之气的通顺流转,万物才能生长繁荣。而“里”常与“表”相对,寓意着内在的本质和核心。
通里穴归于手少阴心经,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宰着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经气血通过通里穴与其他经络相互沟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治疗功效方面,通里穴能够治疗心悸、怔忡等病症。心之气血不畅,内里失调,导致心神不安。而通里穴恰能发挥其“通”的作用,使心经气血通畅,调和内里,从而让心神安宁。
心主神明,与神志活动密切相关。通里穴归于手少阴心经,心经络脉由此别出走向手太阳小肠经,其联络表里两经,使心经气血得以与小肠经相通。当心神不宁、心悸怔忡等病症出现时,刺激通里穴能够调节心经气血,使心神安定,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舌强不语、暴喑等症状,通里穴亦有显着疗效。心开窍于舌,当心经气血阻滞,无法通达到舌的内里深处时,就会出现言语障碍。刺激通里穴,能够疏通心经气血,使其通里深入到舌的内部,恢复正常的语言功能。
在情志方面,当人情绪抑郁、焦虑烦躁,内心的气血运行不畅,通里穴就像一把打开心之内里通道的钥匙,让气血通畅,情绪得以舒缓,内心恢复平和。
通里穴之“通里”,不仅是对穴位功能的直观描述,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内在和谐、通畅有序的理念。它通过调节心经气血的运行,实现人体内部的平衡与健康,展现了中医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