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倒是风风光光:废旧资源回收公司。居然称公司,注册过吗?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了。我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事实又确实如此。顿时,张金富高大形象在我的心中矮小了许多。

张金富所在的是个老小区,他买的是五楼七十多平米的旧房子,车库朝南,还算不小。看到我好奇,张金富把我领到了住宅楼的西边,这里还有一块“广阔天地”,那是他的废品仓库。听张金富说,那是从物管手里租的,小区居委会特地照顾他,收费很低。

这块空地上堆满了废品,但是分类明确,排放有序。张金富说,他每天出去收,老婆则整理分类,到了一定时候,夫妻俩再拖出去卖掉。说实话,“仓库”倒不小,有个公司的样子。看到我吃惊,张金富笑笑,说道:“这不是废品,这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啊!”呵呵,我知道,这是木匠的名言,又被套用了。接着,张金富给我讲了有关废品方面的知识,我豁然开朗,小小废品竟然大有名堂,原来张金富到凤城是这么“淘金”的,真让我意想不到。张金富说,其实不管干什么,只要钻进去就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接着,张金富给我讲了他的发家史。

初来乍到之时,张金富也是懵懵懂懂,瞎碰乱撞,不知道干什么是好。干脆,什么都干。收废品、修车子、帮人搬家,甚至掏下水道,年轻嘛,有的是力气。可是,艺多压身,“食多不养膘”,慢慢地,他开始好中选优,把一门心思放在了收废品上了。平时踏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到处吆喝。有一次,有位老奶奶把家里的一摞旧杂志拿来了,张金富秤好后,付了钱,把废品拿走了。回家的整理的时候,发现一本《大众电影》杂志里夹着一张一千元的定期存单,还有一张折叠着的手帕大小的宣纸。宣纸上画着一只蟋蟀,几棵兰草。蟋蟀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兰草则笔墨酣畅,了了几笔,神形兼备。张金富的老婆眼睛尖,在旁边多了句嘴,“齐白石?”张金富的老婆虽是初中毕业,画上的落款“白石老人”她是认得的。“什么,齐白石?那个画虾子的长胡子老头?”张金富很兴奋,他知道齐白石很厉害,绝对的大画家,如果是真迹就值钱了。他赶紧凑近看了看,装模作样研究了半天,还是不辨真伪。管它呢,反正画得很像,就连蟋蟀的触须都很自然,应该是真品。张金富和老婆击掌庆贺,相拥而笑,捡了个大便宜,赶紧小心翼翼收好。当天,张金富一夜未眠,脑子里翻江倒海,这存折和画可是个烫手山芋,不好拿,除非自己不想再凤城混了。一夜的思想斗争,张金富作出了他人生的重大决定,完璧归赵。第二天一大早,张金富把东西送去了,老奶奶家人都没有发现宝贝丢了,不知怎么回事。看到画,老奶奶的儿子儿媳才眼睛一亮。原来,那幅画真是齐白石的工笔昆虫画,是老奶奶的丈夫二十多年前在上海文物市场淘来的,当时老头请了专家鉴定,确实是真迹。画原本就没有裱好,老头也想拿出去裱好,但篇幅太小,想弄个玻璃框子挂在家里又显得张扬;再说,老伴也一直反对他搞收藏,他要瞒住老太,就这么一小作品,花了好几千呢。后来,老头去世了,家里人再找这幅画就没有找到,没有想到,被张金富发现了。之前,老奶奶的儿子请专家鉴定过,现在的市场价起码大几万元,毕竟是白石老人的精品之作啊。老奶奶感动不已,逢人就讲;凤城电视台又添油加醋地报道了一下。顿时,张金富俨然成了个新闻人物、平民英雄。老奶奶颇有感召力,她成了张金富的义务宣传员,小区里废品几乎都被张金富包了。

张金富说,收废品行业里面有好多“学问”,价格上的欺瞒,秤上的短斤少两都是“窍门”。有些人收废品的时候,秤的时候,脚在下一抬,重量就不同了。还有人用九折秤,短斤少两,卖点废品谁还会斤斤计较?但是,这种“花头精”少玩为好,吃亏只是一时。人要诚信,生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