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5页)

是吗?”

谢菲的眼中露出几分钦佩的神色,但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道:“我在《伤寒》里只见过‘上热下凉’的危证,这‘上凉下热’的证型倒从来没听说过。”

姚慎耐心的解说道:“依据‘温升凉降’的原则,这‘上凉下热’应该是正常的迹象,所以在历代各家著述里便未见踪迹。但现在这本应该正常的情形却出现了不正常,这中间究竟是什么出现了问题呢?”

“前人将本病归结于‘痞’,这痞应该就是这个病的本质了,但这‘痞’不仅仅只是将食物之类的东西堵结于胃脘部,更深层的原因还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只有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了,才会出现当降的不降当升的不升,于是在临床上我们就见到上面一派虚寒之象,在下焦却一派实热之象。那么在治疗上,我们肯定就要想办法将这不顺接的阴阳二气调和顺接。”

姚慎说话的声音微微的沙哑,谢菲想这应该是困倦所致,当时心里便想让他去休息,但此时听在兴头上,却终是忍不住的问道:“张仲景治疗阴阳不相顺接的倒是乌梅丸没错,但在注解中所说的阴阳不相顺接是指的‘上热下寒’的寒热错杂证,这与你所说的似乎不怎么合适啊。”

“当时我也很困惑,于是我将方子里的药物分析了一遍:蜀椒、干姜是温胃的,附子是温肾的,与黄连黄柏搭配在一起恐怕会直趋下焦,但有桂枝一味却避免了这一弊病——桂枝可通达上下。这么一看一分析,似乎注解中的‘上热下寒’便有几分偏颇了,更何况,把药物的性味结合了西医的病机分析还是能够说得通,那我还会有什么犹豫呢?”

—— —— ——

昶宇心里又是佩服又是感激。这佩服是佩服姚慎的智敏机变,想来要推翻前人的注解并且要在道理上说得通达,这不知道要下多少功夫,这姚慎却只是下了一晚的棋却做到了;感激的则是感激姚慎的责任心,为了开出一张能通情达理合乎逻辑的处方,竟然接连三夜苦熬。

危克平听了这一番解说则是兴起一股无力感。就象以前网络上流行的一个编排人的段子:咱刚用卫生纸擦屁股,你们却已经用它来擦嘴了。自己一直以超越姚慎为理想为目标,但在自己刚刚掌握了白血病的证治时,姚慎却在前面轻轻的攻占了另一座堡垒,与他相比,姚慎却象横亘于面前的一座大山,直耸云天而不可逾越,想来不免让人颓丧。不过强烈的求知欲终战胜了心里的龌龊,问道:“那姚主任究竟是怎么评价的乌梅丸?是不是仅能用于‘上凉下热’型的‘阴阳不相顺接’之证?”

昶宇对此也很感兴趣,说道:“是啊,你问过姚主任吗?”

谢菲道:“当时我也很不解,不可能历代各家名医都没用过乌梅丸的,那么注解中的‘上热下凉’就应该不是虚妄之言,于是我就问他,他当时想了想,说道:‘这方子中不可忽视的应该是桂枝这味药物——通达上下二焦,所以,这方子应该对于上凉下热与上热下凉这两种证型都适合,这就是中医的双向调节作用。”

说话间,姚慎已带着学生进了办公室,昶宇忙起身招呼,姚慎见是昶宇,也有几分关切,问道:“感觉怎样?”昶宇感激道:“经过服药后,症状大为减轻,现在还有一点点小问题。”姚慎有些为难的指了指医嘱本,昶宇会意,道:“你先忙,我等等不要紧。”姚慎干净利落的吩咐了学生去开医嘱,将所需开的方药一一说了,这才转身对昶宇道:“不好意思,让你久等。”

昶宇忙摇手连说不客气,然后道:“姚主任,刚才听谢医生说了你诊治我这病的思路,我觉得受益非浅啊。不过我想问一点,你这个将所有症状淡化而从整体上来分析的思路有什么根据吗?”

姚慎微一思索,道:“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医关于阴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