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3/5页)

商议,便取来果酒和小吃,拿出古筝、琵琶和长笛,一同弹琴,一同喝酒,欢欢喜喜共度良宵。

次日天还没亮。朱道临继续出现在紫阳武馆的高台上,一动不动地观察三百余弟子整齐列队绕场奔跑,脑子里却在筹划三个小时后举行的博孚钱庄股东会议,暗自决定再次向博孚钱庄借贷3年期的100万两银子,用于修建1。5公里江堤、金川河口大码头、中转库区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

在此之前,朱道临已经向博孚钱庄借贷了60万两银子,期限也是2年,月息为1。5%,用于固山铁城的修建。

这个贷款利息在整个大明朝算是非常低廉非常公道的。算起来年息仅为18%,仅比博孚钱庄对外贷款的年利率少两个点。

博孚钱庄早在两个月前就已张榜公布存贷利率,开创了大明帝国有偿储存、通存通兑的先河。

博孚钱庄严格遵照共同讨论通过的《存贷业务管理制度》行事,并郑重告知天下:博孚钱庄实施抵押借贷和担保借贷两种制度,借贷期内所有事宜均以双方签订之借贷契约为准,利率一经确定不再变动,更无利滚利的情况发生!

博孚钱庄将严氏家族借贷25万两银子购置石头山东麓工部废弃作坊建造碾米厂、紫阳观为建造大型医馆借贷20万银子、南京军械厂借款60万两银子修筑固山铁城的消息陆续散布出去,很快引发积极的市场反应。

原本抱着大量银子观望的中小地主和富商们。在有息储蓄政策的刺激下,纷纷把埋在家中地下的银子整窖整窖的挖起来存入博孚钱庄。选择半年至5年不等的定期储蓄方式,换取3%—8%的年存款利息。

至此,大明朝诞生了依靠存款利息过日子的“食利阶层”。

有本事有门路但苦于手头资金不足的中小商人和作坊业主们,纷纷前往博孚钱庄总号和各分号,详细了解贷款利息、期限和契约规则。

120多名作坊业主和中小商人在拥有抵押或者找到担保之后,顺利获得博孚钱庄1年至3年期限的中小额贷款。月息为1。5%—2%,仅为大明各地钱庄最低借贷利率的30%,而且契约公平,条款清楚,引发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

半个月时间不到。博孚钱庄南京总号和七个分号的贷款总额激增170万两银子,而三个月来的存款总额迅速突破1;000万两银子,达到了创纪录的1;050万两,而且还在缓慢增长中。

七大分号每天下午五点,都要派出数十名全副武装的侍卫,护送装载白花花银子的特制解款马车,前往博孚总号存放,原本张德义开玩笑说恐怕永远也装不满的博孚总号两座地下银库,如今已经被白花花的银子和金灿灿的黄金占据了四分之三。

面对博孚钱庄资本扩张高速发展的大好势头,之前从未遇到过这等情况的股东们没有感到喜出望外,反而是慌张失措,深恐存款太多贷款太少而导致巨额亏损,群策群力加强放贷宣传的同时,一致要求朱道临帮忙出点子。

朱道临听到存款总额竟然超过千万两白银后非常惊讶,经过反复思考,他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

大明帝国其实并不是没有钱,没钱的是制度腐朽、贪婪败坏的中央朝廷和各级衙门,是被文臣们利用圣人之言、被曲解的历史和“煌煌大义”死死约束的皇帝!

大明朝也不是白银紧缺,流通紧缩,而是全天下的财富基本都集中在了地主富绅和世家门阀的银库里,在以工商业主和各级胥吏为主的中产阶级手里,整个社会的财富观还停留在千年之前。

持有的黄金和白银的人都藏着捂着以防万一,绝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越是乱世越是如此,而现在大明天灾不断,外有东虏扣边,内有甘陕民乱流窜中原,正是乱世将起的征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