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好在受困后的楚怀王还有些骨气,没有听任摆布,算是为自己的愚昧做了些弥补。他还找到机会逃亡到赵国。可是楚王的诚信值已经为零了。赵国没有接纳他,把他赶回了秦国,最后客死异乡。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客死他乡,真是悲哀!秦人还算有点良心,他死了,还是将他送回来国葬,不然恐怕楚王也要在外面做孤魂野鬼了。至此,屈原也只能感叹:〃不听我一言,吃亏在眼前。〃

国不可一日无君。怀王死后,其子即位,也就是顷襄王。顷襄王任命他弟弟子兰为令尹,也就是宰相。其实,楚国上下都对令尹子兰颇为不满,说他不孝,因为当初是他劝楚怀王去的,最后却让楚怀王死在秦国。屈原也认为子兰该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子兰自己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对提自己意见的人实施打击,屈原就是他打击的典型。要知道,屈原可是他的老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子兰到底有没有一点道德底线?不过也是,他父亲被他害死了,他也不觉得惭愧,何况是陷害老师呢。

想当初,屈原任三闾大夫,也就是负责楚国三大家族教育问题的老师,子兰还是个乖学生,可如今翻起脸来不认人。令尹子兰,真是煞废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啊!

为了打击屈原,他便冤枉屈原写反诗,还说屈原写文章骂顷襄王。最终,顷襄王相信自己的弟弟令尹子兰说的话,把屈原再次流放了。

屈原一而再被陷害,心里不是滋味。屈原每天哀悼:〃自己时运不济〃。人们也许会说屈原死心眼,干嘛不换个老板试试。可屈原是个有气节的人,怎可以弃自己的国家不顾呢?

屈原对于国家的信仰是至死不渝。屈原被流放时,秦国又发动了对楚国的侵略战争。秦国将军白起率兵打开了被视为楚国北大门的鄢城,大军直逼楚国首都郢都。屈原得到战况后,日夜兼程的往郢都赶,希望自己可以为国出一份力,哪怕是为国捐躯也好!

可当屈原到达汨罗时,就得到消息说:〃郢都沦陷了!〃这一消息对屈原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屈原深感救国无望,失望至极,悲愤中作《怀沙赋》,取的便是〃狐死首丘〃之意,因为长沙是屈原祖先的封地,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国正是凭借这一根据地壮大起来的。

公元前227年的一天——农历五月初五,屈原一个人静静的来到汨罗江边。这一天的汨罗江也失去了往日的平静,波涛汹涌起来。屈原在江边不停的拣着沙石,塞满自己衣服的口袋。

第四部分 第92节:屈原:豪情只换一襟晚照(6)

然后,只听〃扑通〃一声,屈原纵身跃入水中……屈原当年立志报效国家,满腔豪情却换得一江晚照,几点波纹。

屈原死后,楚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包起粽子丢到江中给他做粮食。还有人不死心,一直认为屈原还活着,便划着快船去找他,却一直没找到。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楚国人都会举行大型活动来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都成为必不可少的节目。这也就是我们现在非常流行的端午节的由来。

第四节屈原辞赋万古青

翻开屈原的创作年表,仔细看看,人们会发现,屈原的作品几乎都是创作于自己被疏被流放时期,这样看来屈原倒像个知青。屈原最有名的作品就是《离骚》。毛主席评价屈原时说:〃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屈原才创造出《离骚》这样伟大的精神财富。〃

《世说新语》有云: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要是只按照表面字意理解《离骚》为牢骚那就错了!满腹牢骚就能成为名士,那才是最大的笑话呢。那么《离骚》的魅力究竟在哪呢?司马迁说:〃《国风》以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著称,《小雅》以讥讽指责而闻名,《离骚》就是兼具两者特点的。诗中含有非常高的志趣,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