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贪污克扣之事。

虽然他派去送抚恤银的人是他信的过的人,但在金钱面前,是不能光靠个人品行的,好的制度才能杜绝任何意外——这种很有道理的话是他儿子宗俊卿说的。

这是镇国公与儿子宗俊卿谈到北方事情时,镇国公也揣测到朝廷对难民可能会有抚恤之事时,宗俊卿向他提的建议——当然,镇国公不知道的是,他觉得宗俊卿说的这些有道理的话,是宗俊卿听闻百翎说的,身为现代人,做事自然不会只依靠别人的人品,而更知道完善的制度的重要性。

由于儿子渐大,为了培养他的能力,镇国公有时候会跟他谈起政事,让镇国公高兴的是,儿子往往分析的鞭辟入里,对他大有用处。

因公务劳心劳力至极,这会儿看有人的参考意见有用处,就让镇国公越来越喜欢跟儿子谈起政事,两人智慧胜一人,往往再难的事,父子俩一商量,也能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以前很多办不了的事,也能办的好了——这也是宗俊卿喜欢看到的。

前世他那真是在最险恶的环境中奋斗的,这一世,要是能从容布局,不用像上一世那样辛苦,倒也不错。

却说当下,元鼎帝不算太无能的皇帝,所以对朝廷上那群处处跟他作对的大臣,非常不喜,这次看这些人不同意打仗就算了,说抚恤之事,却只动嘴,眼看着又要博个恤民的名声,心中非常不满,想着大周子民死了几千,这些人毫不动容就算了,这会儿还想拿自己的钱装好人,怎么高兴的起来,于是当下想了想,便道:“百姓遭灾,朕没能出兵击杀贼人已是愧对祖宗与黎民,所以便从朕的内库里拿出一千两,算朕个人捐的吧,诸卿对这些受难的百姓,可有什么表示?”

不能让这群根本不把大周百姓死活放在心上的混账官僚们什么都不做还能得个好名声!要不然以后一想到这事得怄死!所以咽不下这口气、吃不了这种亏的元鼎帝便提出了这个建议,这样一来,哪怕抠出一两也是好的!元鼎帝在心中忿忿地想着。

听了元鼎帝的话,这回镇国公没装作没听见了,马上跟了,出列禀道:“陛下恩德无双,微臣愿捐九百两。”

出兵之事众人不愿意,这点小钱总不会拒绝出吧,所以镇国公便带头了。(未完待续。。)

第三零六章 闻八娘入宫

果然诸人看皇帝和镇国公这样说了,想着几百两不多,也就一个两个地认捐了,因镇国公是一品,捐了九百两,其他人便按少一品少一百两的规格,你几百两我几百两地踊跃捐助了。

一时文武百官统计下来,按平均七百两算(能上朝的都是五品以上的,所以最低也是捐五百两的),皇帝也拉到了几万两赞助,心中高兴。

元鼎帝看镇国公首先带头,先前对镇国公的不满也就消散了,点点头,笑道:“诸君如此体恤黎民,实是黎民之幸,朕会将诸位臣工所捐之数尽数详记,抄传天下,以令百姓知之。”

这些官员最是爱名声的,听说会传之天下,自然满意,也就对那几百两损失越发不计较了,当下齐呼“皇恩浩荡”。

就在朝廷处理北方遭难、抚恤、春闱等事务的时间里,二月里,镇国公府宗三奶奶生产,诞下一女。

洪姨娘看生的是女儿,心里未免有些不高兴,古代人嘛,重男轻女,都想生儿子,所以看是姑娘,不高兴也很正常,不说古代了,现代还有不少人是这样想的呢,这是跟男姓的风俗习惯导致的,要是规定生孩子跟女姓,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估计马上就要重女轻男了,反正他们只是想把姓传下去,而不是为了什么男的血脉,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为了有个儿子,抱养的都无所谓,要真是为了血脉。那肯定不会抱养个跟自己没半点血缘关系的人嘛。

闻百翎不想宗三奶奶因为生了个女儿就被洪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