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5页)

放血。

治疗手法:针宜泻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主治:肝阳头痛,症见头角抽搐,多偏于一侧,眩晕,面部烘热,多烦

善怒,口苦,脉弦。

3。取|穴:中院、丰隆、百会、印堂。

临证配|穴:若呕吐加内关;便溏加天枢。

治疗手法:针宜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主治:痰浊头痛,症见头额昏痛如裹,胸脘痞闷,便溏、苦腻、脉滑。

4。取|穴:上星、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治疗手法:针宜补法。

主治:血虚头痛,症见痛势绵绵,休息痛减、心悸、神疲。

5。取|穴:阿是|穴、合谷、三阴交。补泻兼施。

主治:头痛如刺,经久不愈,痛处不移,记忆减退、舌紫,脉涩的瘀血

头痛。

【巨针疗法】

取主|穴:大椎透至阳,上星透百会。

临证配|穴:风袭经络头痛加风池;肝阳上亢,太冲透涌泉;气血两虚头

痛,加足三里、血海。

治疗手法:大椎透至阳用插刺法进针后留针十五分钟。上星透百会用指

切法进针后立即将针拔出,并放血数滴,此法适用风袭经络和肝阳上亢者。

气血两虚者留针。风袭经络,刺风池,太冲透涌泉用泻法。气血两虚足三里,

血海,用补法。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疗效举例:孙×,四十二岁,左侧头痛二年余,时发时止,口苦少寐,

易怒,舌红苔薄白,属肝阳上亢头痛。取|穴:通天针,大椎透至阳,太冲透

涌泉,交替取|穴,共针十二次痊愈。

【灸法】

1。艾灸:自制艾绒团二十只,疼痛处放上薄姜片,姜上放置艾团,点燃。

当患者局部有热痛感时,即镊姜片来回移动,以能忍受为度。先灸一侧痛处

五壮,然后再灸另一侧。

()免费TXT小说下载

2。灯心灸:

取|穴:印堂、前发际、日角、太阳、耳壳后小静脉、百会、后发际、百

劳|穴,然后取背部胸椎及胸椎两旁之皮肤异点。

方法:先将施灸|穴位常规消毒,左手持有方孔的古钱一枚按于|穴位上,

右手持粗灯芯一根,蘸以菜籽油,灯芯点燃后,对准钱眼的|穴位上迅速的灸,

当的及皮肤时,发出拍的声响。每|穴只灼灸一次。局部有红晕,应保持清洁,

以防感染。一般一次见效,痛未全止者,隔二至三天再灼灸一次,三次为一

疗程。第一次未见效者,不宜再灸。本方除治头痛外,对于三叉神经痛、偏

头痛也有明显效果,轻者取患侧太阳、悬颅两|穴,灸后痛止,重者加灸以下

各|穴。三叉神经第一支痛者加灸攒竹、阳白;第二支痛者加颧髎、耳门;第

三支痛者加夹承浆、颊车、翳风。反复发作者爆灸肝俞、胆俞及附近的皮肤

异点或对侧足临泣。取面部胸部|穴位施灸时,要注意病人体位,防止垂直施

灸,以免热油滴在皮肤上。在面部|穴位施灸时,嘱病人闭眼,以防爆灸时火

星溅入眼内。注意:高热、烦渴、谵语、唇焦、咯血、多梦病患者,禁用本

疗法。

【切压小根|穴】

小根|穴位于小指沿甲根后缘皮肤零点一厘米处,自内角至外角,呈弧形,

即甲根基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