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6页)

寒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9。芥子末、面粉各等分。用湿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胶布固定。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0。五倍子适量。将其研末,醋炒,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于久

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1。炮姜、附子未各等分。共研细末。敷干脐部,炒盐加葱热熨子上。用

于阳虚寒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2。理中散:党参十克,白术七克,干姜五克,灸甘草三克。混合烘干,

碾面,备用。取药粉零点二克填入脐内,覆盖一软纸片,再加棉花,外用白

胶布固封,三至七天换药一次。用于慢性泄泻。

出处:《河南中医》一九八三·一·三十九。

13。隔盐灸脐法,患者仰卧,将细盐适量倒人脐部。以填满脐窝并稍高出

脐部周围皮肤为度,将艾绒制成艾炷数个,每用一个放盐上点燃灸之,燃尽

后再换一住,连灸七至十壮,日一次。

出处:湘南民间。

14。丁香、肉桂各等分。共研细末。敷于脐部,胶布固定,一日一换,三

至五天为一疗程。

出处:《中国灸法集粹》

15。艾绒、十滴水各适量。取艾绒少许,放在金属小盒内,用酒精灯温火

加热,再加适量十滴水,搅拌均匀,继续加温,大约经过一至二分钟用手取

出艾绒(此时艾绒已呈湿润状),按压至不滴水,不烫手为度。放在神阙|穴

上,用胶布压盖固定,二十四小时换药一次,另用百分之五葡萄糖溶液二毫

升,注入双侧足三里|穴(每侧一毫升),每日一次,可连用三至四次。用于

夏季流行性腹泻。一般五次痊愈。

出处:《中国针灸》一九八五·四·三十。

16。乌梅、川椒、黄柏各等分,鲜生姜适量。前三味共碾为未,加生姜共

捣制成糊膏状,将姜膏摊在纱布上。外敷神阙|穴,用胶布加压固定。用药半

小时,脐腹有温暖舒适感,一般外敷一次可症状告愈,若不愈,二至三日后

可换药再敷。用于功能性腹泻,急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病性结肠炎及其它慢

性腹泻,寒性腹泻者。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一九八五·四·二十六。

17。肉桂三克,硫磺六克,白胡椒一点五克,鸡内金三克,枯矾六克,五

倍子六克,新鲜葱头三至五节。前六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取葱头捣烂,

与上述药末拌匀。加适量醋酸调成糊状,平摊于脐部,用纱布覆盖井用胶布

贴稳,每天敷二小时即可,每日一次;六次为一疗程。若敷药后出现发痒、

灼痛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用于五更泻,症见泄泻日久,每日黎明前即感

腹痛,登厕必泻,小腹畏寒喜暖者。热泻及痢疾禁用此法。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一九八六·二·四十三。

18。清凉油适量,搽脐内,用于受凉而引起的单纯性腹泻。

出处:《群众医药》一九七六·七·四十三。

19。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灸甘草各三十克。共切成粗末,炒热,

布包。放于脐上,热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此法通治泄泻和痢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