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4/6页)
八至十二次,稀薄带有少量粘液,伴腹
痛腹胀,纳差。用上法并加刺双足三里,翌日大便二次,成形。依法继针六
次,病愈停针。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三·六·封底。
备注:本法治脱肛效亦佳。气海透神阙可治膀胱炎,痛经。
54。蚯蚓五条,陈艾六片,米醋适量。将陈艾用醋灸过,然后与蚯蚓共捣
烂如泥,再用火烘热。趁热敷于脐眼上,用布盖扎,每日换药一次,连续数
日,以愈为度,用于腹泻。
出处:民间验方。
55。葱白根适量,黄丹少许。将葱白根洗净,捣烂如泥,入黄丹和匀为丸。
敷于脐部,布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至二次,连续数日,以愈为度,用于
水泻。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56。神秘万金膏:草乌、川芎、大黄各十八克,当归、赤芍、白芷、连翘、
白芷、白蔹、乌药、官桂,木鳖子各二十克,槐、柳、桃、桑、枣枝各十二
克,(一方加苦参、皂英各十五克,一方加苏合香零点九克,名万应紫金膏)。
将上药细锉,用麻油一千克浸药一宿,用火熬至药焦色,用丝绢滤去渣,将
油再入锅,以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后入|乳香,没药末各十二克搅
匀。摊贴脐上,用于泄泻和痢疾。
()免费TXT小说下载
备注:本方贴患处可治疗风寒湿气所侵、跌打闪创伤损、一切疼痛,并
治一切无名肿毒;贴背心可治疗哮喘咳嗽;贴太阳|穴可治疗头痛眼疼。
出处:《膏药方集》。
57。丁香三克,大椒六克。研极细末放膏药中,贴脐中。用于水泻。
出处:民间验方。
58。葱、姜各适量,黄丹(如豆大)一粒。把葱、姜打烂、入黄丹和匀。
纳入脐中,外贴膏药。用于水泻。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资料》。
又方:葱白根捣烂,加入黄丹为丸,放脐上。
59。丁香、白芍、甘草各等分。研细末后,用唾液调和如饼状,敷于脐上,
外贴膏药保暖。
出处:民间验方。
60。硫磺、丁香各二克,白胡椒一点五克,绿豆粉四点五克。共研末和匀。
将药末少许敷在脐上,外以膏药封贴。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61。酒饼丸适量。研成粉末,以醋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每日一次,五至八小时后去掉,同时禁食,有脱水及酸中毒者,给予输
液及纠正酸中毒。
出处:《广西赤脚医生》一九七六·六。
62。大蒜一至二枚,连皮放热灰中煨熟,去皮捣烂,纱布包裹,敷神阙|穴。
局部有烧灼感,并且皮肤发赤时去掉,一日一次。
出处:《中华药学杂志》一九七六年十二期。
备注:大蒜治泄泻许多医籍均有记载,如《千金方》以大蒜须捣脐中,
《增广验方新编》取大蒜须同银珠同捣敷脐等。现多煨熟后再用,以减少对
皮肤的刺激,延长敷药时间。
63。生姜、大葱、大蒜各六十四克。木鳖仁十五克,穿山甲十克,|乳香。
没药末各九克,丁香一点五克。前五味用麻油熬,黄丹收膏。将后三味糁入
膏内,敷脐上。用于夏日泄泻,敷之即效。
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