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3/5页)

种老式机械手说穿了无非就是一个步进距离控制,在相应电子元件装配好之后点焊而已,可是我们的机械手双轴联动情况下坐标定位不准。

定位不准,是齿轮和轨道加工不够精确,而往深追究,这是机床加工达不到精度,一个零件低半个数值,几百个零件积累起来,就是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这个道理,周围的几个人都懂,可是无力改变。

“这都是廖科长指导出来的,依照我们现有的设备,目前只能改装成这样,要是在加大自动化的程度,就必须买新设备。”何超知道李建关心的是什么,没有一个老板不关心产量。

“下个月,县里应该能给我们办下来贷款,到时候廖主任带着何超去给我们看设备去,整一条生产线回来,咱也规模化生产。”

看着何超在哪里操作着机器,把工人们手工跟机器混杂着焊接好的电路板在两个勉强称之为机械手的铁夹子中镶在一起,然后将穿过事先在硅板上打好孔的电子元件一个个焊接起来,李建开始谋划生产线的事情。

因为科技水平的原因,这条简陋的生产线跟父亲的造纸厂一样,起点太低,所以很容易能够提升,但是在发挥掉所有潜能之后还想再度提高,就只能更新生产设备了。

按照现在一天八十台的速度来算,提升百分之五十,就是一天一百二十台,每一台赚两千块,一天多少?

李建有点不相信的伸出了自己的手指头,研究员怎么了,研究员就不能数钱数的手抽筋了,二十四万,一个月七百二十万人民币,这是在一九八五年的国内,这不是在后世一百块钱都不够吃一顿饭的年代。

二十四万,七百二十万,这是一笔巨款,一笔足以买下来最先进的电话生产线的巨款,当然,得是美元才行。

李建有点发懵,他知道自己不是经商的天才,上辈子不是,这辈子看来还是不是,因为直到刚刚,他才第一次清楚的算到自己能赚多少钱。

按照承包合同上讲,承包企业所有的利润,由承包人所有,这些钱名义上都是李红军的,可李红军的还不是他李建的。

这就是科技超越一代带来的好处么?国内连摇把子电话还没有淘汰的时候,无绳电话其实已经是超越了三代,中间还夹着拨盘式电话和按键式电话。

只是不知道这个年代的税率是多少啊,后世是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那就是要掏出去一百四十四万,有点肉疼。

不过李建到不以为然,以自己的能力,今天能一个月赚七百二十万,明天就能一天赚七百二十万。

“廖主任,不用等贷款了,等工人们熟悉了这些操作之后,你就带着何超去沈阳,或者去sh,要不去fj那边儿也行,买一条生产普通电话机的生产线回来,钱你不用担心,你们算过咱的收入了没,不用贷款,我们一个月也有几百万的收入了。”

李建的激动溢于言表,老廖这个时候看了看何超,这些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算出来了大致的收入情况,顿时欣喜若狂。

一台电话机赚两千,当时他们也很激动,不过激动过后算下来,一个月才能造八十台,还是没日没夜拼命加班造出来的。

十六万一个月的收入,对于巅峰时期的收录机厂也不是没有过,所以他们没觉得怎么样,可是他们最近光忙着扩大产能忘了算计产能提高之后的收入。

没想到一个月八十台变成一天八十台之后,再度提高百分之五十,收入竟然会激增到如此程度。

“好,小何,现在就把工人们召集起来,我们开始培训。”

廖卫红看起来有点等不及了,恨不得立即就去买一条生产线回来,好像这电话机是给他生产的一样。

李建回家的时候,廖卫红还在跟何超一起给工人们讲解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