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第2/3页)

試考來的普通人,自是有不同的基礎,分了班才可因材施教。

她平靜無波的又考了一場試。倒也不難,就是些五行醫理、常用藥物功效、常用湯頭歌訣等基礎內容,她閉著眼都能答出來。

完了趙學錄又將院內所設課程情況交代一番:第一年不分科,統學《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千金要方》七門基礎學科。每月有月試,待第二年開始,可通過年試升至內舍班,但內舍班只有兩百五十個名額,就意味著要淘汰五十人。第三年方能升至上舍班,定額一百人,又要淘汰大半下去。但這淘汰了的學生卻並非消籍歸家,而是繼續修習方脈科、針科、瘍科三個專業,估計今後的出路就是各地州府醫了。

而被選拔至上舍班的學生,則正式成為&ldo;醫生&rdo;,不止要精通方脈科、針科、瘍科三科,還得兼通其他有關學科,所謂&ldo;三科通十三事&rdo;,即要求各科學生有廣博的專業知識。

如方脈科必修大小方脈及風科,兼習《脈經》。針科必修針、灸、口齒、咽喉、眼、耳,兼習《黃帝三部針灸經》《龍木論》,並採用王惟一發明鑄造的針灸銅人,進行直觀教學。瘍科則必修瘡腫、折傷、金瘡,兼習《黃帝三部針灸經》《千金翼方》。

無論選修何科,三年間皆得修完十三門課程,好在不消花費精力去修甚病理藥理的,這算是與後世不同之處了,亦是這時代中醫的純粹之處。

見眾生皆明白三年學習任務,趙學錄只道今日已無事了,大家可先回家或是學寢暫作休整,後日再按核考成績分班,屆時才開始正經授課。

江春約了胡徐二人,終於吃上了這價值十餘文的飯食‐‐與縣學無多大差異,只是兼顧到天南海北的口味,多了些麵食,沒了辣椒。

直到三月三十清晨,院內貼出了眾生分班情況。很幸運的,三人都分在了外舍天字班,班上攏共七十人,剩下地字班與玄字班都是各七十人,只黃字班有九十人。

看來這天字班是一群比較有基礎或天賦的學生,江春於心內提醒自己:定要好生努力才行,古人里不乏天才,自己這&ldo;半路出家&rdo;的,得十分努力才能不被淘汰……自此,她又開始了如前三年的勤學苦練生涯,但這努力程度卻又要超越前三年了。

作者有話要說:以上太醫局分科依據參照了《中國醫學史》,做了些小小改動,但真實的北宋就是擁有這麼先進的醫學教育制度喲

第90章 竇家

到了二十四這一日,天氣漸漸暖和,汴京城外□□掩不住,花紅柳綠成片,鳥兒雀兒唧唧喳喳好不熱鬧,胡家一行人歷經整整二十日跋涉後,在城門口見到了前來接應的尚書府管事。

胡老夫人掀了車帘子,聽那中年男子稟報&ldo;三爺當值還未回來,三太太身子不適起不了身&rdo;等語,只淡淡笑了笑。

胡管事不敢出聲,好在胡二爺打馬上前來,道:&ldo;勞煩管事了,快快請起,待會兒還有得忙哩!&rdo;

江春就在後面的馬車上,多少也能猜到些,畢竟老夫人這口氣是從三日前就堵著了。那日胡沁雪走丟虛驚一場後,本以為遇上的竇元芳是大老遠去接應他們的,哪曉得他晚食未用,將一桌人&ldo;丟&rdo;在南陽驛,道公務緊急就先往湖北去了……老夫人的臉色當時就不好看。

背了人少不得要將元芳罵上一頓的,江春反倒暗自樂了一把。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她自己鬧的烏龍,若果真是人家公務緊急,自然要事急從權了,她的氣倒是來得莫名。

</br>

<styl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