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页)
来。而日本人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还处在四不像的阶段突然发现西方文明,那更是如鱼得水,深深地陷进去,拼命吸取养分,尤其是非常适合狼性的成分,如侵略和战争。
其次,中国在历史的进化中,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已经固化了创造能力。虽然,中国的封建王朝几经变更,但这些王朝的变更基本与老百姓没有啥关系,我耕我的田,你打你的仗,遇上盛世日子好一点,遇上乱世日子也过得去,方块字还是方块字,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只是在性格中我拥有它。当然文化的传播没有在老百姓流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问题还是出在统治阶级当中。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对农业生产进步有帮助的外,封建君主哪一个主动鼓励更新农业生产工具的,每年例行的农间田作只是在告诉上苍——自己的父亲,尤其是在元、清两代马背上民族的统治下,圈田为牧更是一种风尚和权利,对农业生产破坏极大。这样的条件下固化创造能力就成为必然。
第三,耕读之家风尚成为社会主流,财富的标志就是田地拥有的数量。田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动产,既然为不动产,那么它必然要失去流通性,不流通的财产那是死的,是不会再创造财富的。所以,围绕这个财富,守好自己比看好别人还要重要。这也许就是“一人一条龙”性格的由来。
这样话题还是抛开为佳,否则里我们的主题太远了,尤其是研究日本狼性太远。甲午海战之后,所发生的很多事大家都是很熟悉的,我也不再一一累赘。
展开历史是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卷,尤其是近代历史,也就是日本狼性成就以后的历史。有人曾不负责任地说“中日关系和平是长期的,战争是必然的”。如果说中日关系可以浓缩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话,那么两千年友好的基础是什么?那是在两千年强大的中国面前,而不是已经成就狼性的五十年强大的日本那边。
悬于孤岛,日本人为何猖狂?经济强大仅仅是一个方面,民族性格才是决定未来关系的关键。日本在甲午海战之后,当看到中国没有和平和统一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这是大和民族的本性。我也否定两国和则利的观点,但日本会与中国和吗?我看不然,只要中国不够强大,日本发动新一轮的战争那是必然。要想和平,我们做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力量那是重中之重,也是防止战争的权衡之术。但是,中国会很强大吗?现在我们的经济还没有和日本在一个水平线上,赶超日本就如水中探月,而且日本已经放出了“###”,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可以想想,在小小的日本头上悬一个强大中国,他们会安稳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即使中国没有侵略的性格,也不会让中国强大的,因为日本早就把中国划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内,中国一旦强大,在东亚日本就失去话语权,就失去资源和侵略对象,这是日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日本首相要参拜靖国神社,要强行供奉1000多名战犯的牌位,还要修改教科书,让后来的日本人都知道大和民族是战争中强者,这要比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阴险的多,战略目光远的多。从这儿谈起,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日本首先的战争对象还是中国,无论中国国强大与否。
伯乐失明记
伯乐中年丧妻未续,留三子三女。伯乐因有相马特长,生活还有积蓄,而六子却觉得整日与马为伴,不愿习父之长。六子渐长成人,伯乐觉得自己为时不多,唤六子与前分其财产,己循深山,谢宾客亲朋,垦荒于野。
一日,忽,六子齐聚于山中,伯乐大惊,问其由:“生活有忧虑乎?”六子云:“否,吾辈前来取财。”伯乐曰:“财于你辈,吾何来财。”六子答曰:“汝之睛,乃吾辈之财。”伯乐问道:“愿习相马之术乎?”六子答道:“相马术难,不愿习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