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2/4页)
伐,至今为止,心中都还没有一个底。
嬴荡还没有开始发话,下面的武将已经不答应了。王齮气冲冲的站了出来,“你胡说,你的三条理由都不成立。
第一,参谋署早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伐赵策略,如何能够称之为无长策大谋。天下六国之中,燕国始终与我秦国交好,秦楚已经结盟,如何称之为没有邦交斡旋。
第二,我秦国执法向来严谨,无论何人,一旦以身试之,无不从严治罪,何谈法纪松弛。
第三,河东,河外已尽属我大秦,一应大河上游渡口,都有驻军。三晋何人敢从这里行军。”
王齮怎么说也是一员沙场悍将,那气势虽然比不上白起和司马错,但发怒之时的赫赫声势,一般人是受不了的。
不料范雎却是和他坦然相对,没有因为王齮的怒火而稍有退却。
王龁急匆匆的走出来,一把把王齮给拉了回去,“你犯浑啊,这里是朝堂议事,你想干什么?”
这时王齮才清醒过来,抬头一看,嬴荡正冷冷的盯着他,他吓得冷汗直冒,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臣一时气愤难担,乃至君前失礼,请大王治罪。”
嬴荡瞪了他一眼,“哼,你这战场上养成的臭脾气何时能改改。纠纠老秦。共赴国难,今日大殿议事。你居然和同僚相斗,难道你忘记了。我大秦要强盛,要一统天下,就需要我们同心协力,同心同德吗。议事哪能没有不同的意见,所有人都是一个意见,那还议来干屁?议事过后,你自己穿上甲胄,来回奔跑一百里,然后关黑屋子三天。你可服气?”
“多谢大王。臣有罪,不敢有怨言。”
嬴荡昂了一些头,“好了,范卿继续说。”
范雎依然是风度扁扁的风梢样,丝毫没有受到刚才事件的影响,低头向嬴荡行了一礼,又向各位元老重臣低了低头,以示尊重。
“大王,列位前辈。小子失礼了。臣先回答王将军刚才的问题。
王将军说:参谋署已经制定了伐赵策略,不错,的确如此,只不过那个策略是军策。而不是国策。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同时还有国策的较量,邦交的较量。
参谋署虽然制定了伐赵的策略。但伐赵之后呢?其余五国会有何种反应?难道他们就等着我大秦灭赵不成?”
胡殇最见不得别人在他面前吊胃口,急吼吼的说道。“啥原因你尽管说就得了,小白脸就是不爽快。”
“闭嘴!”
胡殇一看。原来是嬴荡在吼他,立时不敢言语,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比乖宝宝还乖。
范雎笑了笑,“大王,诸位,恐怕大家小看了列国的有志之士。我大秦一旦伐赵,必然有许多人去游说韩魏楚三国,甚至交战的齐燕两国。别看现在齐燕两国打的惨烈,一旦有需要,他们立刻就可以停战。
至于如何做到,很简单,只要施展计谋,罢去乐毅的兵权,甚或是挤走他,齐燕战场立刻就会逆转。至于韩魏楚三国,哪怕是现在楚国正在与我们结盟,只要有人站出来组织合纵伐秦,三国必然会同意。三国一同意,齐燕两国不敢不从,到时候六国联军打来,我等可就措手不及了。后果严重一点,甚至可能会被锁回函谷关。”
嬴荡心中一惊,还真就有这个可能,历史上乐毅离燕,恐怕不仅仅是新燕王对他不满那么简单吧。乐毅一去,燕国哪能是田单的对手。
“你可有良策应之?”
范雎拱拱手道,“大王,这些年来我大秦虽然实行了进攻韩魏和楚国的策略,却是没有进一步巩固齐燕的邦交。臣特此向大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此前,我大秦一直实行的‘近攻’之策,却没有实行‘远交’之策,‘远交近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侯嬴的双眉已经皱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