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3/5页)
才有今日规模。唐时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李白,曾在这里写过一首诗,叫《蜀道难》。他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可以从中窥见修路之难。”
段丽华道:“这首诗我曾听爹爹读过,他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苏拙点点头,道:“没错!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飞鸟和猿猴都走不上去,你说险不险?”
段丽华笑道:“可是我看你走得比猴子可快多了!”
苏拙笑道:“不过,这里虽然路险,更险的却是人心!诗中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轻,化为狼与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段丽华问道。
苏拙耐心解释道:“就是说,剑门关这个地方很险,易守难攻。如果守卫这里的不是自己的至亲,很有可能就会反叛,占山为王,变成吃人的豺狼!”
段丽华倒吸一口冷气,道:“那我们会碰上这些豺狼吗?”
蜀道之难卷第十二章 蜀道难(下)
苏拙叹口气道:“光是本朝以来,蜀中就曾多次爆发动乱。许多人占据剑门关,与朝廷相抗。最近的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就是蜀中唐门纠结三十六洞府,一起反叛。虽然经过几年,终于将这伙人镇压下去,唐门也因此满门被灭。但是蜀地经此动荡,也是民生凋敝,多年都难以恢复。所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啊!”
段丽华担忧道:“那我们还要一直往前走吗?”
苏拙笑道:“有我在,你怕什么?如果走得快,咱们明天就能赶到剑门关。之后的路便要好走一些了!”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走了一天。苏拙玄功在身,虽然背负一人,仍然走得很快。一天下来,居然赶了三百里路,让段丽华直呼不可思议。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两人又要在山间露宿。山风寒冷,段丽华只得继续钻进苏拙怀里,这才能睡着。
两人如此风餐露宿,赶了四五天,过剑阁,渡长江,终于抵达成都府外。此时段丽华的脚伤也好了,可以自己下地行走。地势平坦,她便放下心来,高呼:“赶了几天险路,心一直悬着。现在总算能松口气啦!”
苏拙手指前面一个村庄,道:“我们先去那里休息一下!”
两人快步走到村口,迎面看见几人披麻戴孝,抬着一副担子,上面躺着一具尸首。苏拙皱了皱眉,拉着段丽华的手,闪到一旁。送葬队伍经过,苏拙忽然瞥见担子上尸体身上的白布被风掀开一角,露出死者的脸。他忽然骇了一惊,原来这张脸呈青灰色,瞪着一对血红的双目,实在诡异至极。
苏拙心中不安,等队伍走过。段丽华忽然指着村里,道:“苏先生你看!”苏拙顺她手指望去,只见村里十户倒有七八户门口都挂着黑白挽联。两人更加吃惊,段丽华道:“难道这里家家都在办丧事?”
苏拙皱眉不语,抬眼正好看见一个中年男子走来。苏拙问道:“这位大哥,请问村里发生什么事了吗?怎么家家都挂着挽联?”
那人重重咳嗽两声,看了二人一眼,道:“你们从别的地方来的吧?赶紧走吧!这里闹瘟疫了!”
“瘟疫?!”苏拙和段丽华同时惊呼。
那人说了这一句,就走了,看也不看两人一眼。段丽华担忧道:“先生,我们还是赶紧离开这儿吧!”
苏拙却摇摇头,道:“这两年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疫病和灾害,现在又是寒冷的冬季,正是最不可能发生瘟疫的时候,这里怎么会忽然发生瘟疫呢?”
段丽华道:“天有天灾,人有**。突发瘟疫,也是有可能的。咱们还是别在这里久留了!”
苏拙沉吟道:“我刚才看见那个死人的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