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5页)

“咋回事——”老支书急了,关键时刻咋能没声了呢。

看到屋里也点着油灯,田大康抓抓后脑勺:“电池没电啦,俺在道上一直听着了。”

“有好东西自个享受,这就是资产阶级享乐思想在作怪!”老支书一着急,先给田大康扣上一定大帽子,然后拧开手里的电棒,倒出两节电池:“赶紧换上啊——”

………【第一百零二章 大部队进山】………

收音机给小山村带来的轰动,远远过田大康的预料,要不是老支书吆喝着大伙明个上工,估计非得听到电台播音结束不可。

第二天早晨起来,田大康一边在当院溜达,一边跟先生练习英语对话。不大一会,八叉子也来了,拐了两条腿,跟在先生身后,嘴里一个劲打嘟噜,原来他学的是俄语。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俄语在国内正经挺流行,主要是一切都要跟苏联老大哥学习嘛。

要说这八叉子平时说话磕磕巴巴的,但是说起外语却极为顺溜,很有些天赋。他见田大康学英语,就缠着吴先生学俄语。

吴先生也就没藏着掖着,用心教他。不过此时正是中苏交恶,他明确告诉八叉子,学俄语前途不大,而且还不能当着外人打嘟噜,不然容易引火上身。

还好有田大康在,知道以后中俄边贸要红火一阵子,所以也就鼓励八叉子好好学,早晚有用到的时候。说白了,两国之间也就跟小孩过家家差不多,有时候打得嗷嗷嚎,祖宗八代都骂出来了,但是过两天又玩得跟亲兄弟似的。

“这一大早的,啥鸟叫唤啊——”老支书背着手溜达进院,在他听来,俄语、英语都是一个动静,跟鸟叫差不多。

田大康笑呵呵地跟他问了一声“早上好”,老支书就吧嗒吧嗒嘴:“鼓捣猫?哪有那个闲心。俺是来听听电匣子,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最新指示。”

一听这个理由挺大,田大康也不觉好笑:“俺昨天上县里,接到一个最高指示,抓革命促生产,采蘑菇。队长叔,反正大田里面暂时也没啥活计,干脆就组织大伙上山采山货吧,收入肯定不少。”

以前也有上山采蘑菇割木耳的,只不过都是村民的个人行为,自个抽出时间采点山货,等到农闲的时候换点零花钱。一般也就赶上阴天下雨队里不上工的时候才能划拉点,所以很是有限。

“县里收不收啊?”老支书卡巴几下小眼睛,要说山里的蘑菇也是好东西,不过要是没有小鸡、排骨或者猪肉炖它,那就没个吃,最少也得大点油炒一下啊。

可是这年头,最缺的就是这些玩意,所以也就不拿蘑菇当好东西。在五星大队,一般人家就是采两筐晒干,穿成一大串子,挂在房檐子底下,过年的时候能吃两顿就不错了。要是上面不收,这玩意都没柴火有用。

“俺在收购部都打听好了。”田大康当然知道这个理,不能叫大伙白挨累啊。

“好,那俺今个动员一下,明个就组织大伙上山。”老支书一边说着,一边晃荡进屋里,拧开收音机,拨了一遍台子,却一个没有,敢情人家还没开始播音呢。

第二天,上百人的大部队就进山了,除了壮劳力之外,还有不少小娃子也跟着凑数。对他们来说,边玩就边干了,还能跟着混几个工分,等到分钱的时候,大人一乐呵,没准能弄两块糖解解馋呢。

田大康一看机会难得,群众力量大无边啊,于是就拿出来一块桦树菇,叫大伙看了,以后上山采蘑菇的时候,要是现这东西,一定要带回来。

因为是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所以采蘑菇的大军都是一起上工,一起下工,中午就在山上吃一口干粮,早出晚归。山上虽然有野牲口,不过看到这么多人,早就远远避开。

本来田大康还有点担心过度采摘,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