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 (第2/5页)
孙家二公子孙权被杀也不过一段时间,他当时接到赵牛的详细报告,以为孙家事情一出,好呆也会对曹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最起码,也可以使他们安静一段时间。但他们似乎根本就不屑于过安静的生活,总是要想方设法的跳巢,躲避,做出些出格的举动。
曹家八岁的三公子,居然想要联系上他父亲的旧部,让他们设法将他偷出城去?
这样荒唐的事情也有?还发生在楚都?真是不敢相信。
也幸好,赵牛在本事件的后面,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
赵牛上面替刘备分析,曹植可能是为了顶替曹丕的罪,所以故意将一切罪责都往自个儿身上揽了去。
刘备闭目想了想,不知为何,在此时,他的判断力,还是多少受到了点历史的影响。
对于像曹植这样“才高八斗”的人,他还真不想杀他。
虽然,这样通敌的罪名,也够他喝上一壶了。
但他,还是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毁了这么样一个人才。
他舍不得,他还想要为自己的儿子留着呢。
但关键的是,曹植到底有没有这个野心,他的想法是什么?他是真的对楚都一点也没有感觉,还是自己的“善待”,仍是让他们不愿意领情?
刘备觉得,他现在有必要先跟他聊聊,看看这个只有八岁的曹植,到底在想些什么?
在批赵牛的回书里,刘备让赵牛亲自送曹植来定都,他要亲自见他。并告诉他,对于这件事,他可以破例给曹植一次‘自辩’的机会。而只要曹植说得通了,或许这件事,他可以不再追究。
将这封书函送出去后,刘备这边又接到了琅邪臧霸的奏牍。
臧霸奏牍中言,他已经率部平定了济北之乱,并且斩杀了叛将曹休,俘虏贼兵万余人。现已经将曹休的头颅一并献上。
随着奏牍送来了一方火漆的木匣。匣子里,安放了一颗年轻人的首级,但已经被鲜血模糊了。
成王败寇,失败就是这个下场,没有什么好说的。
刘备不再多看,让部下将这颗脑袋挂南门,震慑人心去了。
他这里回复臧霸,说臧霸劳师远出,琅邪空虚,恐为宵小所趁,所以让臧霸回镇开阳,不可在外面久留。并表臧霸之功,赐金两百斤,嘉奖一番。信中言到泰山原来的太守吴敦被曹休所杀,目下泰山无主,让臧霸举荐一人为相。
臧霸上表称谢,并没有给出名单。
对于臧霸的谦虚之举,刘备当然看了出来。他再次催促他,务必要推荐一人,
臧霸没奈何,只得举尹礼接替吴敦,为泰山太守。刘备任用之。(未完待续……)
第五六九:车胄章县夺兵
月饼节快乐!!!
“我们这是要到哪里去?”
“当然是去鲁国,听说鲁相毕谌(陈音)毕大人也突然起兵反刘了,我们正好去投靠他。”
“毕大人?”
“毕大人你不知道吗?他原来也是曹大人的部下,听说这之间,他们还有一个故事呢。”
“哦,什么故事?”
“对呀,什么故事,快说说!”
“嘿嘿,你们不知道吧。听说曹大人为兖州牧时,他就是大人身边的别驾了。只是后来,张邈那厮连接吕布,反了咱们曹大人。那张邈也真不是个东西,为了迫使毕大人就范,就将毕大人家的母弟妻子全都劫持了去。曹大人知道此事后,就对毕大人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里,你可以回到张邈那边去了。’毕大人当时向曹大人叩首,并发誓不会有二心,他接到老母亲后就会立刻回来的,让曹大人放心。” 。 。
“当时曹大人被他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送他走了。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