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页)

贫极江南,富称塞北”(叶子奇《草木子》卷三)。在蒙古帝国最西端的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东欧,日后发展为俄罗斯帝国的莫斯科公国的统治者,最初就是蒙古人的税收官,他们之所以能够崛起,正因当时征税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武力强制。

成吉思汗的遗产

打仗是世上最花钱的事。因此在中世纪的意大利,雇佣兵们甚至将战争发展成一门生意。对古代的游牧民族来说则相反:打仗恐怕是他们最赚钱的事业。

游牧世界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这与农耕定居文明封闭自足的特性截然不同,因此游牧民天然希望与人进行物资交换,这种交换在和平时表现为贸易,在战争时则表现为掠夺。*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说:“游牧民族最先发展了货币形式,因为他们的一切财产都具有可以移动的因而可以直接让渡的形式,又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经常和别的共同体接触,因而引起产品交换。”因此游牧民族的经济观念常常与“交换”有关,这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世界历史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以及贸易的兴盛,然而,不可否认,他们使用武力快速聚集财富的方式,常伴随着暴烈的破坏性,虽然这种这种破坏性也会开创新的局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吉思汗作为一个世界征服者的行为思想模式,与较早的游牧首领似乎没有本质差别。著名的如中亚加兹尼汗国的马赫穆德,他在1002-1026年间,曾远征印度达15次以上,目的主要是掠夺印度的财富,其入侵地大多是据间谍报告有大量财富的地区,其中1019年的远征一次性就获得57;000名奴隶及大量宝石等贵重物品。 。。

封面故事 首富进化史(15)

在成吉思汗的征服战争中,有时不仅是掠夺,甚至会将整个城市屠灭。布哈拉、撒马尔罕、巴尔赫等城市,在被横扫后一度成为鬼城。1221年蒙古军攻打中亚名城木鹿时,成吉思汗的女婿被守城者射死,城破后其七十万居民尽数被杀。许多遭受蒙古帝国沉重打击的地区,即使在摆脱其控制之后,都久久未能恢复其主动创造性。

成吉思汗遗产的另一部分,即他作为一个世界征服者的榜样力量。他虽然军队人数不多,却几乎战无不胜。他临终时蒙古军队总共也只有万人,其中的六分之五都归幼子拖雷所有,长子术赤占领俄国南部,部下仅有四千名真正的蒙古人。需要记得的是:对成吉思汗及其继任者来说,当时最主要的目标始终是富饶而肥沃的中国以及中亚的绿洲城市,西亚及中东欧对他们来说,属于缺乏吸引力的贫穷多山的地区。

14世纪最著名的征服者跛子帖木儿也系出成吉思汗分封的察合台汗国,自称是蒙古人,他效仿成吉思汗,将掠夺性征服推到了一个更为残酷的巅峰,当他1398年冬攻破德里时,据史书记载,“一些娃娃兵每人也得到20个奴隶。其他虏获品,诸如宝石、珍珠、钻石、纺织品、金银器皿、钱币、盘子,以及种种古玩珍奇,真是不计其数。”帖木儿的六世孙巴布尔在1525年第五次远征印度攻占德里和亚格拉后,将所获的不计其数的财物慷慨地分配给部属,由于过分慷慨,只留下一个空金库。不过他更接近成吉思汗晚年的模式:建立稳定的税收制度,定居下来创造一个帝国,由于自视为蒙古人,他所建立的这个王朝在印度史上被称为“莫卧儿帝国”(“莫卧儿”与“蒙古”谐音)。

游牧征服者常常在多次掠夺一个地区后才会逐渐决定定居下来,实行真正的占领。因为一个愈渐清楚的事实是:反复掠夺一个地区将导致财源的经济效益递减,屠城从经济上说更是非理性之举。也许出乎一般人设想的是--成吉思汗在其最高律法《大札撒》中根据蒙古习惯法,在所有犯罪行为中对偷盗和抢劫打击最严。正是根据他的这一精神,后世的蒙古首领阿勒坦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