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惟我彭大将军!”
草鞋元帅贺龙
“层层铁网逼周围,夜集深山雪满衣,为党为民何惧死,宝刀应向贼头挥!”这是烈士贺锦斋生前写给贺龙元帅的。凭两把菜刀,一双草鞋打江山的贺龙元帅,一生侠义天下。
正当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宁边区时,1936年2月,贺龙、任弼时率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毕节,开始北上长征,进入了乌蒙山区。乌蒙山位于黔滇边境,方圆数千里。境内高山耸立,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人烟稀少,几乎买不到粮食。这里历来被兵家视为畏途。红军进入乌蒙山区,正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一片银装素裹,山崖挂着长长的冰凌,道路又窄又滑,山中寒气逼人。为了摆脱100多个团敌人的反复堵截和合围,贺龙率领红军在黔滇边境西出赫章,北上奎香,东进得章坝,再西返奎香,在大山中与敌人转战回旋了近一个月。供给困难,伤病员日增。部队在行军途中,卫生员扶着一名生病的战士艰难行进着。贺龙见了,要那位战士上他的马。战士说:“军长,把你拖坏了怎么行呢?”贺龙听了哈哈大笑,说:“同志,我是篾扎纸糊的?!走几步路就会走垮?快骑上去,我命令你骑上去!”那位战士只好服从命令骑上了马。贺龙的脚冻裂了口,鲜血淋淋,但他若无其事,穿着一双草鞋,自己拄着拐杖一步一跛地走在队伍中间。凭着这股豪劲带着队伍,一个月后便钻出了乌蒙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于行:一路豪情一路歌(6)
敌人骂贺龙为“祸龙”,百姓赞贺龙为“活龙”、“神龙”。贺龙,这响亮的名字和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位诗人曾这样赞他:“三刀举世话传奇,愤起南昌会义师。坚持旗帜不可夺,烈焰飞腾湘鄂西。长江史诗雄千古,北上抗日驱强敌。继扫蒋家百万兵,终拔三山光我土。马到真理日月情,毛公指示周公行。如今人民做主人,论功贺龙不可忘。”
李觉是湖南解放时的起义将领,作为败兵之将,免不了向贺龙讨教得胜之道。贺龙笑谈说:“我们穿的是草鞋,皮鞋那么笨重,怎么追得上?”贺龙的部队不仅日行百里,而且在路上还能打两双草鞋呢。
马背诗人贺锦斋
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在“歌海”之称的澧水河畔长大。本想成为一名歌者的贺锦斋,却随贺龙走进了兵营。军旅生涯中,豪情万丈的贺锦斋上马杀贼。
下马诗,赢得了“马背诗人”的称号。
1927年,年仅25岁的贺锦斋被任命为第20军第一师师长,是当时国民革命军中最年轻的师长之一。南昌起义后,贺锦斋与贺龙率领部队辗转瑞金,经福建进入广东。在潮汕地区遭到了数倍于己的敌军的夹击,第一师、第二师与后续部队之间的联系被拦腰切断,内部出了第一师副师长欧学海这样的叛徒,最后,只有贺锦斋同警卫营长滕树云两人突出重围。潮汕失败后,贺锦斋于10月底辗转至上海,设法与组织接上关系。蓝天白云下,看是平静的黄浦江,江流却涡旋湍急,诗人睹物生情,感慨良多,于是填《浪淘沙》词一阕:
仰望蔚蓝天,与水相连,两岸花柳更鲜妍。可惜一片好风景,被匪摧残。
蒋匪太凶顽,作恶多端,屠杀工农血不干。我辈应伸医国手,重整河山。
“老子本姓天,家住潭水边,有人来拿我,除非是神仙。刀口对刀口,枪尖对枪尖,有你就无我,你死我上天。”这是贺锦斋1928年4月写下的。那时,国民党军龙毓仁旅进攻桑植洪家关,工农革命军被打散,红色根据地血雨腥风,一片恐怖,革命之旅受挫。周逸群与贺龙失去联系而转入鄂西。贺锦斋是行者也是歌者,他协助贺龙收集失散部队,吟此诗以激励斗志。
1928年7月,*湘西前敌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书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