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 (第2/5页)
难以忍受”。
杰克逊还有个导演想法,使用一个蒙太奇表现外婆马里马哈的帮助沙蒙家振作,把她的欢乐、积极的力量全部给予观众,为蒙太奇配上一首轻摇滚就最好了。
不行!叶惟都不知道杰克逊究竟是想害他,还是脑子进了脂肪?外婆一定要是消极型的小丑!
这就像原著中外婆和苏茜谈初吻,她带去的并不是百分百的积极力量,她甚至谈起她和“麦格汉先生”的那个吻的美妙。实际上这里是个消极的耐人寻味的反衬:“明知这样不对,但感觉真的妙极了,最起码我很喜欢”的外婆活得好好的,“我怕我不够好”的苏茜14岁就死了。
苏茜太好了,她才会同情哈维先生孤僻,而被他骗进地洞。假如哈维先生想对14岁的外婆下手,只会得到一句:“我对你没有兴趣,老变态。”
艾丽斯西伯德的文字是非常感性、敏锐、坦然的,敢于一路带着读者消极地走完恢复路。可是彼得杰克逊,他似乎总害怕这太黑暗了、这太悲伤了、这太多了,所以我们要华丽的天堂、要积极小丑的外婆、要摇滚!狗屁。
嘿,这里有个天使少女被奸杀分尸,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破碎,种种的美好全部烟消云散。
这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严肃,它和摇滚乐只有失败的关系。
叶惟觉得杰克逊真的自大了,他的想法就像他操纵着一群并不圆润的人物、或者说一群木偶进行故事,还亲自在舞台上方喊着:“好了,现在你们该伤心了。”、“好了,现在你们该笑了。”、“好了,现在你们该感动了。”然后观众一定就会跟着走,还感动得一塌糊涂。
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情感处理思路、心理转变方式,去对待这样一个严肃故事……他想最可能的就是观众们冲上去拆了舞台,把掉下来的杰克逊胖子狠揍一顿。
积极小丑?怎么做到情感上的不突兀?怎么能有感情上的共鸣?
叶惟没有信心做到,也没有兴趣那么做,这一点道理都没有。
所以当时他这么对两位最佳导演说:“当苏茜遇害后,只有结局场景才能完全积极。”
他的“外婆”是个消极小丑,她并非中立的旁观者,也不是超然的带路人,她是个和观众们一起前行的活力老者,有更多的生活智慧,也有一样的情感。
“导演,你的球。”这时候乒乓球室内,茉迪去捡了那颗乒乓球回来递交给叶惟。
她这句话却让众人都一怔,吉娅忍着肚子里的哈哈爆笑;丽兹的嘴角翘动,该说是大还是小?萨兰登却直接大笑,她并不清楚茉迪的性子,捡球这事对茉迪已经够勇敢的了,玛歌特在争着表现呢。
茉迪看看失笑的众人,从疑惑到面红耳赤,也笑了声:“哈哈。”
叶惟没有笑,茉迪是消极型还是积极型?他就知道她在学校肯定是个经常被欺凌的老实人,她难得主动一次却被大家取笑,那真不是什么好事。他接过了乒乓球,认真的温声道:“谢谢,茉迪。”
茉迪默然的点点头,顿时自然了很多。
“下次到我捡。”玛歌特笑说。
“我自己捡。”叶惟看了看她,已经和她说过那只是一次了,说得太多纯属自恋,以后不会就是,她自己会明白的。
玛歌特失落的皱眉:“哦。”
“苏茜,我要认真和你玩玩了。”叶惟往乒乓桌前方站好,到他的发球权,弯蹲下身子,右手紧握球拍,左手拿着乒乓球往球桌上滴打,眼中有杀气闪过,说道:“之前只是敬老,现在让你见识一下我真正的实力!”
萨兰登严阵起来,虽然叶惟的球技十分菜,但他上手很快,力量、速度、反应等各方面的运动力很高,他菜不了多久的。
叶惟高高地抛起了乒乓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