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5页)
针娘转身一看,根本没有华贵的影子,再转回来时华安已经骑在驴背上奔出了十几步远。
“兔崽子,敢骗你老娘,给我回来。”针娘追了几步大声呵斥。
“哈哈,驾驾驾”
华安骑在驴背上很是兴奋,转身笑道:“针娘不要生气,等安儿长大做了大将军一定好好孝敬您。”
针娘见华安不肯回来,生怕跑远了从驴背上摔下,心里开始担忧起来,忙安慰道:“安儿,娘不生气了,你小心点,别摔下来,早点回来啊!”
“知道了”华安大声答道。
虽说华安只有六岁,但却长得跟**岁的孩子一般高大,而青驴又比骏马矮小的多,所以骑在上面倒还显得协调,有点大将军骑在马上的感觉。
“将士们,本将军回来了,驾驾驾!”华安左手牵着缰绳右手拿着马鞭高声喊道。
“哦,大将军回来了。”
“大将军回来了”
一群孩子七嘴八舌的乱叫一气。
华安左手轻轻一拉缰绳青驴缓缓停下:“小三,取本将军的兵器来。”
“是,大将军,末将遵命。”一个外号叫小三的孩子说着便转身去取兵器。
不一会儿一根细竹竿便呈现在华安的面前。
华安将马鞭塞在怀中,伸出右手将细竹竿高高举起大声吼道:“将士们,拿起你们手中的兵器,随本将军攻下前方的殷家亭,第一个攻下的封万户侯,赏两根黄瓜,冲啊!”
“哦,冲啊!冲啊!”
一群孩子高举着手中的树枝、柳条、荷叶大喊着冲向前方不远的小镇,身后扬起阵阵烟尘。
丹阳山高水险,民风彪悍由此可见一斑,自三国至此近百年时间,丹阳兵一直是江南最强步兵的代名词,三国时吴国能够立足江南成就一方霸业,第一靠的是长江天堑和会稽水军,第二靠的就是丹阳兵,吴主孙权在位时,始终牢牢的控制着丹阳兵,丹阳太守也一直由孙氏一脉或孙权亲信担当。
第三章 无良公子
“大将军,是我第一个到的,”
小三手舞足蹈的显然很是兴奋。
华安点了点头笑道:“哈哈,小三好样的,不愧是我麾下头号猛将,晚上到我家来玩,我让娘亲给你做好吃的。”
“谢大将军,”小三流着口水谢道。
“攻下城池要先入城安抚百姓,将士们排成两排,随本将军入城。”华安说着瞟了众人一眼。
孩子们很快排成了参差不齐的两排,
华安骑着青驴走在前面,不时的向两边挥手,其他的孩子紧紧的跟在华安后面。
此刻并非逢集,所以小镇的街道上行人和商贩并不多,稀稀散散的路人看着华安他们也都习以为常了,只是今日华安骑着驴气氛稍显不同,因此赢得了不少‘回头率’。
其实丹阳郡辖下本没有这个小镇,此处原本只有几百户稀稀散散的农户,后来中原大乱百姓逃亡江南,为了安置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民,便在此处侨置了殷家亭,此处原本稀少的人口一下提高了近十倍,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小镇,但除了原本的农户有自己的土地外,逃难过来的百姓则都成了佃农。
而此处之所以叫殷家亭是因为朝廷将南迁的陈郡殷氏安置在了此处,此处空闲的田地也一并赏给了殷家,其他逃难至此的百姓要想活命只有租种殷家的土地。
殷家的家主殷羡此时担任大晋的豫章太守,长子殷浩也在征西将军庾亮的军中任记室参军,家中只剩下夫人周氏和二公子殷剑。
此时,游手好闲的殷二公子正陪着从义兴郡过来探亲的表妹周云慧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这个殷二公子在殷家亭一向跋扈,但摄于殷家在此地的地位,众人也都是敢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