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5页)

能力和经验总结能力建立起来的时候,书便不是你思想交流的主要来源了。——生活才是思想交流的主要来源,爱读书,更要爱生活。读书可以培养智慧——智慧在《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里是这样定义的:“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拥有了智慧,便可以在生活中产生和创造新的思想。

那么,下一个问题便是怎样读书?

培根对此也有精辟的结论:“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这个观点可谓经典而深刻。——我参与读书大赛决赛时曾有此一言:“在大学里的一段时间里,我曾每天读十本书。”——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甚至有猛烈抨击者。——这是何其可笑的行为。暂且不说有“快速阅读法”这一科学读书法的存在,就读书的“选读”和“肢解读”就可以省略好多的时间。——书是人写出来的,人又是不完美的,他写出来的书也不可能完美,就没必要花费时间全盘阅读。正如培根所说,对于可浅尝的书便不要花费太多时间,选读便可;对于可吞食的书,要进行“肢解读”;对于少数的要咀嚼消化,就要花时间去“全读”。——与此相反,好多人本来读书速度就慢,还要一页一页地翻着开,这种读书方法效率极其低下,无疑是对时间的扼杀和对生命的浪费。

最后,给各位读者提个建议:制定个读书计划,有目的性地去读书,可以将各类要读的书进行时间规划,从而建立起个人知识系统。——但也有一良言奉告各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真是知我心也,善哉善哉。)

王洪炼

2010年4月30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论大学教育

我许久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大学教育的文章,但由于种种借口,一直没有动笔。“若要懒惰,何患无辞?”我知道自己作为人具有不可避免的动物性,因此便有难以逃脱的懒惰,我必须与此懒惰做坚决的斗争,将浪费我时间和寻找借口的那个躲在我脑袋里的坏小人揪出来狠狠地揍一顿,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以让那个令我珍惜时光、不倦奋斗的好小子有所行动。一个人的进步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战斗,打败旧的自我,造就新的自我。我必须时时坚持打击旧的自我,坚持每天都保持进步。

何谓大学?这个问题我从大一一直追寻到大三,终于搜罗思索得一些眉头。关于大学,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大人之学”,所谓大人之学即学习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以从容入世。第二种观点是“博学”,指泛泛而学,旨在扩大个人视野,以求对整个世界有所大概了解,以为个人日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而关于第二种观点*有异曲同妙的见解,他认为所谓大学本科教育就是通才教育,追求广,而大学专科教育就是专才教育,追求专,因此有本科与专科之别。

既然大学的定义已大概知道,那么什么是大学教育?

有大学教育这回事吗?我个人一直认为教育没有阶段之分,一个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直到生命结束。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智商=心理年龄/实际年龄,当一个人随着实际年龄逐渐增大,但心理年龄却没保持与年龄同等速度递增甚至停止增长时,这个人的智商实际上是在下降的。我们从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知识渊博,一直坚持学习的老头即使白发苍苍,但是脑瓜子还是很灵活,而一些老人很早就出现老年痴呆症或者头脑不清醒的状况。有大学毕业这回事吗?郑渊洁认为没有,因为只要人还没死,就永远要学习,就永远没有毕业那天。

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人的思想,从而培养其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